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現在,世界潮流不僅在擴大“漢字文化圈”,還在促使漢字為創造21世紀人類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漢字不僅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夠超越語言的不同而讓彼此知曉共通意的最佳媒介。透過漢字,不用語音也能達到彼此理解、彼此認同和彼此融合。
6.從全文看,對“漢字文化圈”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
a.“漢字文化圈”是在黃河、長江流域的中國圈文明中產生的,它的誕生并不是與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結果。
b. “漢字文化圈”是指通過使用漢字進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紀的今天,漢字的使用人數正在逐步增長。
c.“漢字文化圈”是所有會使用漢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樂人的“娛樂圈”、政客們的“政治圈”。
d.“漢字文化圈”是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而逐漸形成的,漢字文明影響之處,都是“漢字文化圈”
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 b項與c項斷章取義,文中以韓國拋棄漢字的事件作為“世界潮流曾縮小了‘漢字文化圈’”的例證,
這說明韓國應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難道所有的韓國人都必須會漢字嗎?因此,b項錯誤。a項應該
是“漢字”而不是“漢字文化圈”故錯。
7.對“漢字具有獨特魅力”的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 )
a.漢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過漢字,不用語音也能實現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暢通無阻的溝通與交流。
b.漢字的表記法是連續發展的,從甲骨文、青銅器文字、篆體字,到隸、行、楷,沒有文化斷層。 c.漢字承載著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字文明與文化底蘊,拋棄漢字,就可能出現知識、哲學和思想的貧困。
d.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國圈文明幾乎未與其他三大文明產生關聯而獨自發展出漢字文化圈。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中句子的理解及推斷信息的能力。a項可在第二段找到答案;b項可從第四段首句找到
答案;c項是對文意的整合,由第二段的末句和第四段講述韓國社會拋棄漢字的事實推斷出c項正確;a項
是對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錯在忽略了運用漢字樂溝通的前提——知曉漢字的共通意思。
8.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由于漢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復雜、難記、難讀等缺陷,它的發展前景曾廣受漢字文化圈中一些國家的
關注和議論。
b.世界潮流縮小了“漢字文化圈”,所以毛澤東、魯迅等主張廢除漢字,認為漢字終將改為世界通用的表
音文字。
c.回顧和審視漢字走過的歷程,包括漢字發展史、漢字書寫工具材料和漢字印刷的發展史說明漢字有著旺
盛的生命力。
d.中國推行漢語拼音的實踐,韓國日本對漢字的態度變化,說明漢字文化圈有必要并開始重新認識漢字的
魅力。
答案 b
解析 世界潮流只是曾經“縮小了”、現在則是擴大了漢字文化圈,而且這也不是毛魯主張的原因
十一、(江西省白鷺洲中學XX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魅力之謎
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具有超凡魅力的人擁有異常的能力,能夠用自己的情緒去影響他人。這項研究是由德國心理學家理馮•威斯曼教授領導的,他是第一個考察情緒感染力和公共領域內的魅力問題的科學家。“魅力是一個難以確切定義的事情,對于某個人是否擁有魅力,我們大家都會有感覺,但是卻很難解釋出他為什么有魅力。”他說,“研究成果表明,情緒感染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