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答案 c
解析 a、b錯,因為“從較長遠的角度來看,氣候變化和一次的短期極端天氣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d.“明
年災害性的極端天氣出現的頻度和強度將會增加”錯,原文是說“在長期未來的全球范圍內,災害性的極端
天氣出現的頻度和強度將會增加”。
十五、(甘肅省蘭州市皋蘭一中XX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生態建筑”如何“生態”
王澤斌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許多城市也紛紛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規劃。而“生態建筑”,有人也叫它“綠色建筑”,則是“生態城市”建設中一個關鍵的要素。我們經常提到或者聽到“生態小區”、“生態建筑”,那么,這到底是什么樣的一些東西,它們又是如何實現“生態”的呢?
“綠色建筑”,跟綠化無關
許多人理解的“生態建筑”、“綠色建筑”,似乎就是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的建筑環境。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建筑,跟綠化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系。目前在世界各國的各類建筑環保評估、綠色建筑評估以及建筑可持續性評估中,美國的“leed認證”被認為是最完善、最有影響力的評估標準。leed認證體系,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能源與環境的領先設計”。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個建造和使用期限內,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盡可能地減小。而就像我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高檔小區”,種植名貴的花草,需要昂貴的維護費用,雖然看起來非常“綠色”,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反倒最不符合“生態建筑”的理念。
生態建筑的關鍵
顯然,“生態建筑”也好,“綠色建筑”也罷,強調的都不是把建筑修得更漂亮、更氣派。它的核心是通過提高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這一途徑,對整個自然界實行生態保護。但是,追求方便舒適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生態建筑”也無法以犧牲建筑的功能為代價。比如,在氣候炎熱的地區,為了降低能源消耗而強行不許使用空調,是不現實和不必要的,這也不是“生態建筑”的目標。
實現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態化”、“綠色”,高科技的應用是根本途徑。比如說,如果大量使用透明玻璃,那么對自然光的利用率就會增強,從而降低照明用電。但是用玻璃代替墻,一方面需要玻璃的強度足夠大,否則玻璃易碎的話整個建筑的安全性就無法保證;另一方面,需要玻璃的隔熱效果足夠好,否則對空調和暖氣的需求就會增加,而這又會增加能源消耗。同時,生產強度和隔熱效果滿足要求的玻璃和生產普通的墻體材料相比,生產成本和消耗的資源可能會更高。只有把所有的這些因素綜合考慮,并結合建筑的整個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才能做出最終的決定。可以說,“生態建筑”的評定標準,既然是“領先設計”,那么就會隨著建筑材料和能源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
建筑用于人,“生態建筑”作為一個概念,也必將要通過人的努力和犧牲來實現。“生態建筑”鼓勵節能的交通方式,如公交、拼車、自行車等途徑,如果所有人都把駕車作為追求的話,建筑設計中為節能而做的所有努力都大打折扣;而節約與循環用水、分類回收廢品等等這些,也都是要靠使用者的“生態意識”來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