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奇觀雖然帶來了審美的震撼,滿足了觀眾追求視覺刺激的獵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視了這種奇觀喪面下人們對精神和文化的審美需求,忽視了一部作品所蘊涵的深層次的文化力量。“奇觀化”帶來了對美育的消解,因為以圖像來傳達意義,注重眼睛的“可視”而忽視了人腦的“可思”,審美停留在視聽享樂中,將導致當代大眾思維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動思維和平面思維,這對美育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暴力美學”是一種在純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發展起來的美學,在電影藝術中,它主要發掘槍戰、武打動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場面的形式感,并將這種形式感發揚到精美絕倫的程度。暴力美學竭力弱化藝術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規避直接的道德評價,因此它是一種把美學選擇和道德判斷還給觀眾的電影觀。由于圖像時代的全面來臨,暴力美學與現實世界呈現出越來越密切的關系,它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美育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暴力美學通過對暴力內容的美學化的處理,降低了作品的社會功能,宣揚人們內心潛藏的暴力傾向,放大了人們對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盡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誘人,但它嚴重干擾了人的道德評價。
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美育在內容、特征和方法上發生著諸多變化。圖像滲透至社會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和聽覺)、生動性(圖像使人身臨其境)、普泛性(圖像的接受不受主體自身文化條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實現圖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點為人所接受,在帶給人極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時,實現了現代審美教育的目的。作為現代美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圖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圖像的審美接受過程中人的整個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視的是圖像中“奇觀化”和“暴力美學”對現代美育構成了沖擊,這是視覺文化時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這昭示著傳統美育在現代性進程中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與時代同步對其進行調整和改善。這樣審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視覺文化時代恢復人性完整,喚醒人的感性,建構全面和諧人格,按照美的內在尺度塑造人類文化的創造主體,促使人類文化健康發展。 (XX年10月18日《光明日報》)
1.下列不屬于視覺文化對美育的負面影響的一項是( )
a.作為電影的一種表現手法,“奇觀化”重場景而輕敘事,給人以視覺審美的震撼,契合視覺文化時代影像的諸多特征。
b.“奇觀化”帶來了對美育的消解,使審美停留在視聽享樂中,導致大眾的被動思維和平面思維。
c.“暴力美學”竭力弱化藝術作品的教化功能,干擾了人的道德評價,宣揚了人們內心潛藏的暴力傾向,放大了人們對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學”美化了暴力內容,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們“嗜血”的本性,宣揚了人們潛在的暴力傾向,降低了作品的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