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5.以下各項,不屬于“掠奪式發展造成的后果”的一項是 ( )
a.人類生命必需的資源因為受到破壞而再也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b.原始森林快速消失,抵御自然災害的天然屏障也隨之一起消失。
c.人們因為財富和資源的分配不公而發生沖突。
d.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
答案 d
解析 此項不屬于后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掠奪式發展與地球資源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如果發展中國家也采用這樣的發展方式,人類將陷入
一場全球困境。
b.尼古拉•于洛認為“改革發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機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c.世界各國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并不一致,有些人主張不生育以節約遲早要枯竭的自然資源。
d.“可持續發展”既考慮了當代的需要,也顧及到了未來的發展,不會損害后代對資源的需求。
答案 d
解析 a項不是“將陷入一場全球困境”而是“已陷入一場全球困境”,b項不是尼古拉•于洛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c項原文“實現人口零增長”不是“不生育”。
7.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 )
a.人類的很多財富是靠掠奪地球資源、打亂地球平衡而獲取的,要協調人類的發展與地球資源的矛盾,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極其重要的。
b.人類的發展與地球資源的矛盾由來已久,人類解決這個問題的努力也一直在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正是這種努力的結果。
c.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可持續發展”都表現出了消極的態度,這是解決問題的一大障礙。
d.在“可持續發展”中,政府的作為顯得格外重要,其他力量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答案 c
解析 西方國家對“可持續發展”都表現出了消極的態度,“都”不正確。
XX年聯考題
一、(08北京市海淀區高三第一學期期中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訊》雜志上,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們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英國科學稱,與地球不同,紅色的火星并不具備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氣層,宇宙中的各種強輻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細胞生命體很難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測器能夠在火星表面下挖,當達到科學家們宣稱的凍海層時,就極有可能會發現特殊的生命體。科學家們在火星上已經發現了一些沼氣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跡象,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當中的一些特征。這很可能就是一個地底生物圈活動的信號,以及附近地表硫酸鹽黃鉀鐵礬聚集的跡象。這些都會成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證據。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該研究項目負責人勒維斯•達特內爾說:“目前,一些處于休眠狀態的生命體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這些區域,宇宙輻射的傷害作用非常低。在尋找火星生命體時,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分,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跡卻是數十億年前留下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最頑強的細胞生命,也無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輻射的情況下存活。對于目前的科學家們來說,尋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發現有水源存在。我們此前已經發現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個凍海,這也是今后發射探測器需要確認的最激動人心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