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單純依靠所謂的技術進步或者設計師的努力,永遠不可能走出“污染—治理—更為嚴重的污染”這個怪圈。正如阿爾•戈爾在其著作《瀕臨失衡的地球》中所說:“我對全球環境危機的研究越深入,我就越加堅信,這是一種人類內在危機的外在表現。” 人類追求幸福舒適的生活方式無可厚非,但是人類受信念倫理的控制,將設計手段或方式當作目的,并迷失在追求這些目的的手段中不能自拔。就像西美爾批判現代人把金錢當作目的一樣。西美爾還指出:“目標為手段所遮蔽,是所有較高文明的一個主要特征和主要問題。”
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一方面我們抱怨設計手段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我們又寄希望于新的設計來改變這種現狀。這種兩難困境使得人類在每一種新產品誕生的同時,就需要有更多的技術與發明來解決這種新產品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因此,設計作為技術的實現手段正在處于不斷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是科技增長的宿命。當科學技術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時候,人類除了尋找新的技術來制約外,在物質角度來說,目前沒有其他可行的方式來解決。正因如此,海德格爾發出了絕望的嘆息:“只有一個上帝能救渡我們!”在設計方法的領域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向人類的思想領域去尋求解決的辦法。
何塞•盧岑貝格在《自然不可改良》一書中認為,生態絕非僅僅是自然的問題,也是人自身的問題,人既要保護自然生態,也應當解決好自身的精神生態,甚至可以說,人類只有發自內心地敬畏自然,解決好自身的精神生態問題,才會對整個世界,包括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才能有一個正確健康的認識態度,也才有可能最終解決好“綠色”問題。
實現“綠色設計”的根本途徑,即上升到觀念層面使人類對設計倫理問題進行反思。除了倡導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道德觀念,在設計中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外,更重要的是摒棄“人類中心主義”和將人的權利凌駕于萬物之上;揚棄自然無價值的理論,認識到“自然具有獨立價值”。也許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設計”。
(摘自《設計藝術》雜志XX年第4期)
1、下列關于“綠色設計”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綠色設計”產生的背景是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人類物欲的膨脹,人類在向大自然無休止的索取過程中,正在遭受到大自然的無情懲罰。
b、“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思想,要求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的分類回收并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
c、“綠色設計”成為人類欲望無限擴展的一種階段性“緩充”,揭開其面紗,暴露出來的仍然是人類赤裸裸的貪婪,“綠色設計”永遠不會實現。
d、“綠色設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對綠色設計的盲目狂熱還可能得不償失,要付出更高的技術成本和能源消耗。
答案 c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文章通過對“綠色設計”的分析,明確提出要改造“人”自身的觀念,即上升到觀念層面使人類對設計倫理問題進行反思。
b、只有摒棄“人類中心主義”和將人的權利凌駕于萬物之上;認識到“自然具有獨立價值”。
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