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其影響而減弱。
c.海洋才是發光細菌的主要棲息地,發光細菌無論從數量還是從種類來看,均是海洋性的。
d.我國利用發光細菌進行毒性物質檢測,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因此該項目的研究者對其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答案 a
7.根據文段內容,下列推斷中正確的一項是( )
a.可以想象,世博會上,我們只需在飲用水中加入非致病的淡水發光細菌——青海弧菌,立刻就能知道我
們的飲用水是否安全。
b。發光細菌的利用技術的開發已經涉及諸多科學領域,可以說,發光細菌在應用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c.發光細菌,不僅將在世博會飲用水安全檢測中發揮作用,而且還將推廣到上海蘇州河的治理、汶川大地
震后災區水質安全快速檢測中去。
d.有了這種不僅速度快,靈敏度高,適用面廣而且成本低廉的新型的檢測技術,傳統的物理一化學或生物
醫學檢測方法就不再被使用了。
答案 b
二、(河北省冀州中學XX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土地電
土地電是一種能夠反映地震前兆的方便可行的測報手段,是我們測報點判斷震情的主要根據。是我國人民群眾發明的簡易的地震預測工具。
土地電的觀測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在地下相距幾十米到百米遠的地方,埋放兩個鉛板,再用導線分別連接到電流表(毫安表)或電壓表(毫伏表)的兩端,就能從表頭上觀察到指針的日變化、年變化特征,這種方法是不需外加任何人工電源的。20世紀60~70年代我國的許多廠礦、學校和農村都開展過地電觀測,是群測群防的重要手段之一,老百姓給了它“土地電”的美稱。
1974年12月22日天剛亮,距震中20公里的冶金102隊的土地電儀器自動記錄到了突跳信號。技術員姜成田等向遼寧省地震部門發出預報:“提出在我站東北方向100公里左右,今天中午將發生4~5級地震。”12月22日12時43分,在海城站東北方向的遼陽葠窩水庫發生了4.8級地震。1975年2月4日13時50分至14時,“土地電”突跳6次,記錄指針發出“嚓嚓”的劃紙聲。16時,海城站發出書面預報意見:今晚7~8點鐘,海城東南方向將發生大于5級地震。
遼寧省通過緊急電話向海城和營口有關部門部署了防震的具體工作……19時36分,地動山搖,里氏7.3級的強烈地震把一個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城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所幸人員都撤離了,原本可能造成10萬人死亡的地震,僅有1328人死亡,這是地震預報史上一次空前的成功。
1975年海城地震的預報,土地電立了大功,令國人刮目相待,土地電一時風靡全國。
1976年5月,唐山地區等很大范圍的地電觀測網又頻頻出現變化,專業人員對此進行了認真反復的核實查證,雖然有些異常確實重要,但大量的異常是農田用水、降雨、溫度變化和電極不穩定等干擾造成的。在大震發生前的最后一周的會商會上,盡管曾根據土地電和專業地電觀測,做出了“遷安—昌黎—青光一帶可能發生4.5—5級地震”的預報意見,不過對問題的嚴重性是遠遠沒有意識到的。幾天之后,大震發生,震級7.8級。
震后的研究表明,由于金屬電極的化學電位極其不穩定,加之自然電場的復雜變化,使微小的地震信息湮沒其中,土地電異常的真假難辨確實為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再加上土地電是一種“土儀器”,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決定淘汰土地電方法,土地電在我國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