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為了維護生物的多樣性,人類社會應當擁有盡可能多的食物來源渠道和食物生產辦法,以便分散對不同生物物種的生存壓力。要使食物生產的多樣化成為可能,同樣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輻合趨同本身就是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負面效應,維護生物多樣性永遠只能是一個理想,而無法落到實處。
7.對體現“人類社會對地球生命體系的偏離”的特征,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人類社會對地球生命體系中并存物種不公正是受到價值定位的影響。
b.在物種數量上,人類社會控制下的生物群落遠遠少于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
c.人類社會對待不同物種或厭惡、或漠視、或偏愛,且無視其原生特性。
d.人類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調節控制物種與物種之間的相互關系。
答案 a
解析 a項錯誤,題干中“人類社會對地球生命體系的偏離”特征,應從人類對生物物種不公正性的具體表現回答。
8.對文化輻合趨同造成的結果,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食物來源集中于較少的生物物種,食品結構相對單一。
b.農田化進程愈演愈烈,作物種植、牲畜飼養單一化。
c.人類生產食品的辦法日趨單一化,如作物保護措施單一。
d.工業文明的食物生產模式使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更加艱難。
答案 d
解析 d項談到的是工業文明的食物生產模式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文化輻合趨同造成的結果應是工業文明的食物生產模式化。
9.根據全文內容,最適合做這篇文章標題的一項是 ( )
a.文化輻合趨同對人類生態安全的威脅
b.文化輻合趨同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
c.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與合理利用地球資源
答案 b
解析 文章重點談了文化輻合趨同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威脅。
10.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地球生命體系的穩態延續與民族文化的輻合趨同之間存在沖突。
b.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之所以成為一紙空文,是因為客觀上存在的困難以及人類的漠視。
c.文化的輻合趨同意味著對地球生命體系的破壞,它對人類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保證,也是地球生命體系穩態延續的客觀要求。
答案 c
解析 c項中“對地球生命體系的破壞”錯,應是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
~XX年高考題
一、(07全國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生物多樣性是一定時間、一定地區所有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復雜性的總稱。它是由地球上生命與其環境相互作用并經過幾十億年的演變進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構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樣性與其物理環境相結合而共同構成的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美化和穩定生活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樣性在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等方面對
人類的生存所具有的現實和潛在意義難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0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簽署通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生物多樣性公約》。這是一項全球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戰略宣言,目的是為了當代和后代人的利益,為了生物多樣性的固有價值,盡最大可能維持、保護和利用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