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中國沿海地區占陸域國土13%的經濟帶,承載著全國4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0%的國民經濟產值。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海岸帶資源有著極大的依賴性,同時也使濱海濕地承受著沉重的環境壓力。在濱海地區進行房地產開發,建造港口碼頭、飛要場、游樂場、度假村、酒店和工業園區,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場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陸和進行圍墾,造成了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永久性破壞和喪失。據不完統計,中國沿海地區累計喪失濱海濕地219萬公頃,竟占去了濱海濕地總面積的50%。
環境問題的核心是經濟問題。環境政策和經濟發展政策脫節,正是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不力的癥結所在。要使濕地的保護與開發協調統一,則必須在開發之前將環境保護規劃引入和體現到經濟發展的決策中去。要未雨綢繆,而不是亡羊補牢。
10.對“濱海濕地”的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指介于海洋與陸地之間、擁有多種多樣生態種類的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
b.是指在沿海區域和濕地范圍內的島嶼,以及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
c.具體指河口、灘涂、沼澤、湖泊、海灣、海峽以及紅樹木、珊瑚礁等。
d.一種擁有約8200個生物種類、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特殊的生態系統。
答案 a
解析 b“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之前應加“低潮時”。c“沼澤”“湖泊”是濕地,但不是“濱海濕地”,原文說的
是“鹽沼”。d這是對中國濱海濕地的說明。)
11.下列是對第一自然段劃線句中“價值”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濱海濕地是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特殊生態系統。
b.濱海濕地對全球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c.濱海濕地有很高的生物生產力和重要的海岸防護功能。
d.濱海濕地可以為沿海地區創造出很高的國民經濟產值。
答案 d
解析 濱海濕地確實具有潛在的經濟效益,但不是“創造國民經濟產值”。文中提到的“國民經濟產值”不是原
句的“價值”,原句所說的價值主要是生態價值。)
12.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把濱海濕地視為有待開發利用的“荒地”的觀點,不利于濱海濕地的保護,必須給予糾正。
b.圍海造地或濫加砍伐,必會造天然紅樹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壞生態系統,因此必須禁止。
c.要保護好濱海濕地,就必須減少對濱海濕地的開發,并加大對河口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
d.與其先發展經濟后保護濕地,不如先保護濕地后發展經濟,否則,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答案 c
解析 根據原文可知,對濱海地區的濫加開發和河口海岸的環境污染,是造成濱海濕地破壞的兩大原因。
a.并非所有開發濱海濕地的做法都是錯誤的。b.“圍海造地”不能一概禁止,“必須禁止”的結論不恰當。d.發
展經濟與保護濕地應協調統一,而不是先后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