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c.防止科學技術在運用中對人類造成危害,有賴于科學家的道德勇氣與社會責任感。
d.新科學反對舊科學,科學就是在不斷否定過去的研究成果的過程中得到進步的。
答案 d
解析 此題沒有像常題那樣考查推斷,而是對文章標題含義的理解,題型新
穎。考生作答時要據全文分析題目中的“科學”和“他自己”的確切含義。文
章并沒有涉及科學的新舊,因此,d項無中生有。
四、(XX年四川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抗生素濫用與dna污染
(1)青霉素問世后,抗生素成了人類戰勝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們很快發現,雖然新的抗生素層出不窮,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藥菌也越來越多,耐藥菌的傳播令人擔憂。XX年的一項關于幼兒園口腔衛生情況的研究發現,兒童口腔細菌約有15%是耐藥菌,97%的兒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細菌,雖然這些兒童在次前3個月中都沒有使用過抗生素。
(2)從某種意思上說,現代醫學正在為它的成功付出代價。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細菌,客觀上減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競爭者,因而促進了耐藥性細菌的增長。
(3)細菌耐藥基因的種類和數量增長速度之快,是無法用生物的隨機突變來解釋的。細菌不僅在同種內,而且在不同的物種之間交換基因,甚至能夠從已經死亡的同類散落的dna中獲得基因。事實上,這些年來,每一種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獲得了耐藥基因。研究人員對一株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組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來的。耐多種抗生素的鮑氏不動桿菌也是在與其他菌種交換基因中獲得了大部分耐藥基因。
(4)研究人員正在梳理鏈霉菌之類土壤微生物的dna,他們對近500個鏈霉菌品系的每一個菌種都檢測了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結果,平均每種鏈霉菌能夠耐受七八種抗生素,有許多能夠耐受十四五種。對于實驗中用到的21種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這兩種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員在鏈霉菌中都發現了耐藥基因。研究發現,這些耐藥基因與致病菌中耐藥基因有著細微的差異。有證據表明,耐藥基因在從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經過了許多次轉移。
(5)人類已經認識到濫用抗生素對自身健康的嚴重威脅,并且也認識到在牲畜飼養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嚴重危害。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進牲畜的生長,但同時也會是牲畜體內的病菌產生耐藥性。世界衛生組織呼吁,為防止濫用抗生素而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抑制耐藥菌的傳播,世界各國應限制對牲畜使用抗生素。歐盟決定從XX年1月起,全面禁止將抗生素作為牲畜生長促進劑。
(6)人畜糞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為飼料的一部分被撒入農田,其中的細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傳播其耐藥基因。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調查,人畜糞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7)抗生素濫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5.對上文劃線句子中“付出代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