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d.“間接液化”是一個將煤加以氣化,經凈化后再借催化劑進行化合反應,最終生成油的過程。
答案 c
解析 c項說法與文章第三段內容不符,文中只是介紹國外某公司生產的一種催化劑,這并不屬于“間接液化技術”的內容。
7、根據原文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ā 。
a.國內石油能源消費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應用煤的“間接液化技術”就是要徹底改變石油進口的局面。
b.人們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國內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量的增幅,遠遠小于國內煤炭生產量的增幅。
c.那些剛從地底下開采出來的石油,要達到合格標準,還有一些成分需要進行必要的提質加工處理。
d.在目前我國的技術條件下,煤在變成石油的過程中,其自身的損耗實際上大約有四分之三。
答案 c
解析 a項“徹底改變石油進口的局面”錯,原文中無此說法;b項中“煤炭消費量的增幅,遠遠小于國內煤炭生產量的增幅”在原文中無此說法;d項“煤在變成石油的過程中,其自身的損耗實際上大約有四分之三”錯,原文只是說“大約每四噸煤可產出一噸油”,不一定損耗了。
七、(08重慶) 閱讀下文,完成第5~7題。
什么是人體生物鐘?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等的變化,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律。人體內還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節律,它根據大腦的指令,以24小時為周期發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制成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鐘”一詞。
生物鐘的位置到底在何處?一般認為,生物鐘應該存在于大腦中,但對于具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鐘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該核通過視網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的時鐘保持同一節奏。也有人認為,生物鐘現象與體內的褪黑素有密切關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鐘也應該位于松果體上。
生物鐘是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還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外源說認為,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美國學者弗蘭克•布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電場變化、地磁變化、重力場變化、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周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律的周期性。內源說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人在恒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出近似于24小時的節律。
長久以來,生物鐘的作用機制一直是個謎?茖W家們只知道生物鐘可以控制人類睡眠和覺醒的周期、體內激素分泌、新陳代謝速率、體溫等多種生理行為,但對生物鐘的組成和其通過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未能搞清。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在《細胞》雜志上撰文稱,他們發現了人體生物鐘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生物鐘通過在細胞內部制造蛋白而控制著負責不同功能的基因發揮各自的作用。它的這一系列活動促使著人們感覺饑餓、享受睡眠、改變體溫等。這看上去仿佛是人體生物鐘非常熟練地掌握了整個dna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并在白天或黑夜某個必要的時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鍵來控制著人體各個器官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