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a.作物生育期會縮短,生長量減少,作物通過光合作用積累干物質的時間也減少了,果實的質量就會下降。
b.我國水稻生育期平均會縮短7—8天,冬小麥生育期平均會縮短17天,這將引發作物種植制度和布局的改變。
c.我國高緯度地區熱量資源將有所改善,東北地區的水稻生長界限已北移,邊伊春、黑河如今也可以種植水稻。
d.長江以北地區,植物適宜生長的日期提前,停止生長的日期延后,生長期延長使晚熟作物品種的產量有所增加。
答案 b
解析 缺少限制條件:氣溫每升高1℃
6.下列對于原文內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氣象災害成倍增加,未來還會多發、頻發或重發,這就要求農業生態系統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b.我國農業氣象災害、水資源短缺、農業病蟲害物發生程度因氣候變暖呈現加劇趨勢,造成糧食生產能力降低、減產幅度加大。
c.氣溫升高,將導致干旱地區降水量減少,土壤風蝕嚴重,沿海地區土壤鹽漬化程度加重,農作物產量因土壤退化而減少。
d.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它影響世界糧食總量、世界糧食儲備水平,從而間接影響國際市場糧食價格。
答案 a
解析 三種趨勢為并列關系,不是選擇關系
7.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增強農業抵御氣候風險的能力,減輕氣候變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應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b.我國應該重點關注北方干旱威脅農業生產的問題,但也不應該忽視南方地區干旱問題,否則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嚴重。
c.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大范圍持續性干旱成為農業生產最嚴重的威脅,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將是減輕干旱威脅的有效手段之一。
d.全球氣候變暖會給我國北方地區帶來好處,如果再解決了水資源問題,原本在南方生長的農作物就都可以在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種植。
答案 d
解析 推斷絕對化
七、(廣西桂林十八中XX屆高三2月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北方大旱與體制型缺水
中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雖然主要是由天災引起,但亦有人禍原因。
在受災嚴重的河南省汝陽縣內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陸渾水庫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經堆滿垃圾的毀壞水渠是當年花巨資修建的灌溉設備,現在都廢棄了。像這種花巨資修的灌溉工程,因長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廢棄,關鍵時刻不能派上用場的情況,在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只一例。與此相關的是,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沒有水利設施,主要是靠天吃飯,但我國農業大部分仍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實際上讓大氣將十分寶貴的水資源給蒸發了。
上述兩種情況也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這是一種體制問題而引起的缺水,是體制型缺水。體制型缺水有別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資源型缺水和因水質污染而導致的水質型缺水。
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節水、治污、調水等水資源配置措施不僅帶來水資源供需關系的調整,更帶來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由此出現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也不僅僅在于水資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們自身在水的利用與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體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區缺水乃至產生糾紛的主要原因。作為一種具有“公地悲劇”(在免費使用公共資源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使資源因被濫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水變成一種稀缺資源后,在現行的水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下,人們就會過度使用、侵占和浪費,導致河道斷流、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