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中國傳統文化的本體論,絕不止物質世界。古人把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物質世界稱為“地”,還有一個無形的世界被叫做“天”,連接這個無形和有形世界的則是“人”。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與無形的世界相應;另一方面要“類萬物之情”,與有形的世界、與所有的山川和生靈相通。這些古老的宇宙觀在量子力學和天體物理學里得到最新的科學印證。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卡爾博士告訴我們,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實只占整個世界的5%;還有25%的看不見的東西,被物理學家稱為暗物質,就是我們說的能量,而這個能量里面相當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醫的表達就是“氣”,也就是所謂的體能;另外還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們古人說的“心”或者“心能”,也就是與道相應的宇宙能量。
挑戰過度消耗物質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讓人們去犧牲,恰恰是要使人們找回現代社會最難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樂。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并不意味著經濟的衰退,而恰恰是產業轉型和新生態經濟的發動機。當人們在對物質無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時候,當“創物產業”拉動內需乏力,人們開始追求高質量精神產品的時候,就有可能使各種形式的優秀藝術產業化,讓中國悠久的文化資源成為創意產業的資糧;當人們真正關注健康,用對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對資本的崇拜,當人們不甘忍受心靈硬化的苦悶,而追捧各種形式的國學研習的時候,古老的養生智慧和國學教育便有可能擁有最具潛力的市場。
在當前國際上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中,有著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國人,除了不得不跟著發達國家制定的規則博弈,還應針對這些規則和解決方案中過分技術化、物質化的傾向,為解決當今的危機提供新的整體思維的視角。(有刪改)
8. 與氣候危機的形成沒有關系的一項是( )
a.人類對物質財富無休止的追逐。
b.人類扭曲的發展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c.人類長期以來不計資源成本的盲目發展。
d.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過分技術化、物質化的傾向。
答案 d
解析 a,這正是扭曲價值觀的表現;b,是對第一段內容的概括;c,這是扭曲發展觀的表現;d,這是危機
后的不恰當做法,和形成危機無關)
9.以下各項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項是( )
a.“通神明之德”與“天”相應,“類萬物之情”與“地”相通,就是所謂“天人合一”。
b.卡爾博士告訴我們,25%看不見的暗物質,就是中醫表達中的“氣”,即所謂的體能。
c.改變了過度消耗物質能源的生活方式,人類才有可能找回應有的健康快樂的生活。
d.當古老養生智慧成為有潛力市場時,人類對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對資本的崇拜。
答案 c
解析 a,說這就是“天人合一”是想當然;b,前半句是卡爾說的,后半句是作者的理解;c,參看第三段首
句,只是變換說法;d,因果顛倒
10.請寫出第二段劃線句子中“得到最新科學印證”的內容
答案 除了有形物質世界外,還有無形世界的存在。
11.請簡要闡明在氣候危機面前的“中國智慧”的內涵。
答案 減少物質能源的過度消費,重視身體健康和精神快樂。(或:放棄對物質能源的過度追逐,重視身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