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海洋占地球表面71%的面積。
“無風三尺浪”,潮起潮落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海洋的潮汐、波浪、深海與淺海的溫差都可以用來發電,
而海浪電能是一種不產生任何污染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有科學家估算,如果將全球可利用
的海浪能轉換成電能,可產生數萬億千瓦的電能。據地質學家估計,去年印度洋發生的海嘯,其釋放出來的能量超過了二戰中使用的爆炸物的總和。
將海浪動能轉換成電能,源源不斷地向人類供電,是人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早在上世紀之初,法國發明家就開始尋求利用海浪發電的方法。日本后來居上,1964年首次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浪發電供電的航標燈,盡管電能只有60瓦,但是開創了人類利用海浪電能的新紀元。上世紀70年代未,又研制了大型海浪能發電船,能夠生產出100千瓦至150千瓦的電能。1985年,海岸線長2.1萬公里的挪威在托夫特斯塔林建造了500千瓦的海浪電站,此后又在印尼和澳大利亞建設此類電站。1992年,英國建成了一座發電能力為75千瓦的海浪發電船,XX年又將奧克尼群島的海域作為海浪發電的試驗場,并完成了最高功率達2兆瓦的波電設備研究。芬蘭、加拿大、丹麥和美國等國家也開始研究海浪發電,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一些大型跨國能源公司也對海浪發電具有濃厚的興趣。
聯合國在1992年把海浪發電列在開發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首位,正是出于海浪開發利用的樂觀前景。海浪發電裝置層出不窮,至今世界上有近萬座,但發電能力相對較小。
為了發展海洋能源,歐盟已成立了一個包括12個國家的研究機構和公司在內的促進海洋能源行動聯盟。該聯盟報告認為,歐洲的大西洋海岸擁有巨大的能源潛力,海浪發電可以達到300千兆瓦,相當于250個至300個核電站的發電量。隨著研究和開發的深入,海浪發電正在從小型化走向中、大型化,由試驗階段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但是,海浪發電還面臨一些技術難題。海浪反復無常,千變萬化,如何使發電設備能夠經久耐用,常年運轉,這是首當其沖的難題。其次,海浪發電站建設成本較高,要形成規模,實現群體化,尚需時日。然而,可以相信,人類完全能夠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不遠的將來逐步使波濤洶涌的海浪造福于人類。
(《經濟日報》XX年10月30日報道)
5.對“海浪發電”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
a.海浪發電利用的是海浪能,而海浪能和風能、太陽能、地熱能一樣,都是區別于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新興能源。
b.海浪發電正在興起之中,并逐步成為各國競相開發的一種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