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1.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也會不一樣,教師不要輕易的否定學生的想法,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交流和對話中感悟交友的方法。2.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在突破難點時,教師要注重方法的指導。3.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師課前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收集他們在交友過程中面臨的真實困惑,讓活動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打動學生,引發共鳴。4.面向全體,關注內向的、不愛發言的學生。
設計思路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交友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并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交友的方法及處理矛盾的策略,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里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于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系,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友誼的純潔和珍貴。
知識:學會化解朋友間出現的摩擦和沖突,知道用真誠和原則去培植友誼。
能力: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對待朋友要真誠、真情、真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分清益友和損友。
教學難點
學會化解朋友間出現的摩擦和沖突,指導用忠誠和原則去培植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