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5.學生匯報自己收集的有關喝彩方面的成功事例。
6.師總結:為別人喝彩,是對別人的成功及其艱辛的過程予以肯定和鼓勵,也是自己內心的一種無私的美的展示。人生需要掌聲,這掌聲來自自己和別人,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為為別人喝彩,擊響你真誠的弦,奏出一曲無私的贊歌。板書:真誠有方
【設計意圖】故事、辨析的學習,讓孩子們不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是非判斷上,而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為別人喝彩要虛心實意,恰如其分,傳遞真情,真誠地祝福才能傳遞友誼與胸懷。
板書設計
為別人的成功喝彩
修養
氣度
真誠有方
第二課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活動一古人古訓
1.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學生談自己對這八個字的理解。
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容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2.師講解:以鄰為壑的故事由來。
要求學生評價“大禹治水”與“白圭談治水”
3.師小結: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多么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4.學生閱讀書中故事《買屋賣屋》并評價蘇軾的道德心境。
5.你聽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嗎?講給大家聽聽。
師小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堅持的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設計意圖】故事貫穿其中,幫助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內在含義。
活動二生活大課堂
1.教師就生活中兩個常見的現象提出疑問:
(1)“賓館、酒店的電梯里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2.學生思考交流之后,師揭示答案并小結:
(1)"肢殘人搖著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里看見樓層顯示燈。
(2)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
師小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待人處世的法則。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那么,在生活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呢?
3.請學生感受書中的案例,了解這三位同學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并說說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