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要為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維護祖國的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難點是:懂得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只有共同奮斗,才能實現祖國的繁榮昌盛。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課前教師要了解國家的民族政策,教學中要適當補充歷史故事,盡量收集當地的歷史資料作為擴充。課前指導學生收集大量資料,學會歸納整理,結合本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一單元的學習要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設計思路
1.聯系生活,增強教材的親和力。本課各民族對祖國的貢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中為了讓教材具有親和力。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各民族代表歌曲,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在引出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時點出是咱們湖北省的,拉近與故事中相隔兩千多年前人物的距離。
2.對話交流,構建和諧課堂。民族團結的話題內涵深刻,如果作為專題講解,不一定講得全面,尤其是對民族團結的情感的上升,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內心的體驗獲得感悟。因此,教學中我注意采用對話式教學,圍繞話題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認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有效引入教學資源。教材對教師來說不是一個封閉的結構,文中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需要我們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使課程的內容更加豐滿,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本課中在突破難點上,以鮮活感人的孔繁森事例體現漢族對少數民族的無私支援;又引入“蒙牛”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事實,反映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只有共同奮斗,才能實現祖國的繁榮昌盛。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樹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體會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從而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學會觀察社會現象的能力;提高從收集的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維護民族團結,就要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
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進步,在交流中發展,共同創造著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要為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維護祖國的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只有共同奮斗,才能實現祖國的繁榮昌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國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的故事,尤其是發生在本地區的故事;收集體現各民族特色的歌曲;準備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的圖片;準備幾張人民幣。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促進民族團結的故事或傳說;收集抗擊侵略者維護祖國統一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41-p43頁內容,話題為“親情源遠,共融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