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從圖片、文字、影片等歷史資料中獲取相關信息,了解我們祖國曾經遭受的屈辱。知道林則徐禁煙,孫中山組織民主革命等抗爭事例,感受偉人的遠大志向。教學難點是:分析清末的對外阻擋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在了解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和抗爭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首先要從學生感興趣,有一定認知基礎的事例出發,幫助學生了解1840年以后中國近代史的走向。其次是調動圖片、影片、故事等的資料力量,盡量讓學生能夠有直觀的感受。另外是對于比較深奧的社會理論、革命理論教師需要精心組織語言,盡量淺顯易懂,不要讓學生產生距離感,生疏感。最后是對于清末對外抗爭失敗原因的總結上,要多歸納、提煉學生的思想,不要求全,重在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
設計思路
1.教材的安排由點到面,層層遞進,使學生能較感性地認識到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舊中國腐朽統冶,進而喚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2.為有效地突破重難點,達成目標,我針對教材特點,遵循學生認知、情感規律,教學中以情感為主線,以師之激情引導為保證,構建談話法、討論交流法、情境教學法三位一體的激情課堂。并輔以電教多媒體,用音樂、圖片、影片營造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了解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和抗爭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向那些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做出杰出貢獻的先輩致敬,并學習、繼承他們的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能力:學會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典型材料分析、解決相關的問題;初步學會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全面認識事物及辯證地看待問題等方法。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知識:學會從圖片、文字、影片等歷史資料中獲取相關信息,了解我們祖國曾經遭受的屈辱。知道林則徐禁煙,孫中山組織民主革命等抗爭事例,感受偉人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學會從圖片、文字、影片等歷史資料中獲取相關信息,了解我們祖國曾經遭受的屈辱。知道林則徐禁煙,孫中山組織民主革命等抗爭事例,感受偉人的遠大志向。
教學難點
分析清末的對外阻擋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在了解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和抗爭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罌粟花的圖片,解說鴉片戰爭的音頻,清末中國簽訂的部分不平等條約,圓明園被掠奪、焚燒前后的照片、視頻、文字資料,被掠奪的中國國寶的圖片及它們的拍賣價格,背景音樂。收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自強維新的相關史實。準備武漢旅游地圖,重在武昌起義紀念館和遺跡的圖片。
學生準備:收集毒品的相關資料,了解現實生活中毒品給人們、家庭、社會經濟帶來的危害的事例。學生分組查閱“虎門銷煙”、“三元里民眾抗英”等文字資料或影視片斷。收集孫中山的少年故事和革命故事。調查了解當地民主革命活動的遺址或有關辛亥革命的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