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教師準備:解放戰爭的背景資料、三大戰役及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圖片或影片剪輯。準備《開國大典》的音像資料片段,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資料視頻片段和介紹
學生準備:收集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的故事、歌曲等。收集革命烈士的遺書、詩歌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72-p74頁內容,話題為“小車推出來的勝利”。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75-p76頁內容,話題為“共和國不能忘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小車推出來的勝利
1. 背景講述與交流。教師向學生講述解放戰爭爆發的背景及戰爭初期情況,學生也可根據自己了解進行補充。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視頻或者圖片)抗日戰爭勝利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反共反人民的內戰。1946年6月底,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國民黨反動派單方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英勇地進行自衛,開始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
2. 歷史回放。教師展示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圖片或者播放相關音像資料。(若條件有限,可以直接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第72頁的“小資料”)讓學生了解解放戰爭的基本進程和結果。
3.探討人民軍隊勝利的秘訣。
(1)引導學生閱讀“陳毅元帥的深情表白”和“國民黨將軍的困惑’兩則材料,
(2)對比分析:人民群眾用小車、扁擔保證解放軍部隊作戰,遍地是運糧食、運彈藥、抬傷員的群眾-------而國民黨軍被圍困時,傷員沒人抬,死人沒人理,引路沒向導,吃飯沒糧食,狼狽不堪------
(3)問題研究:“人民群眾為什么對待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小車推出來的勝利是什么意思?”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陳毅元帥曾說過:“淮海戰役是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解放軍打到哪里,人民群眾寧可自己不吃就把軍糧推到哪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民黨統治區人民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民主愛國運動也逐步高漲。解放軍的正確戰術和英勇頑強的斗爭,人民群眾各個方面對人民解放軍軍隊的大力支持,是戰役勝利的重要法寶!
4. 交流收集的人民群眾支援解放軍和人民軍隊愛人民的事跡。
(1)閱讀教科書上“淮海戰役人民支援前線統計”表、“人民群眾積極支援前線”圖、“車輪滾滾上前線”的故事。學生講述自己收集到的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的事跡。
(2)閱讀教科書上“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的故事及“人民解放軍夜宿上海南京路”的圖片,學生補充講述相關事跡。
(3)師適時播放視頻或音樂:《擁軍秧歌》片段
“正月里來是新春,趕上了豬羊出呀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