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設計意圖:進一步強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地位,知道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體力行、身先士卒讓勞苦大眾認識到共產黨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是一支紀律嚴明、戰斗力強的紅軍隊伍。這樣才能夠以小打大、以少勝多。這樣人民才會永遠支持紅軍。】
活動四知識競賽,深化認識
活動采取“提問——搶答——評比”的流程進行,學生分組進行。大家根據課前收集到的資料向其他小組提出問題,然后輪流進行,直至最后決出優勝小組予以表彰。教師也可參與活動,組織秩序,或補充問題、幫助解答。
【設計意圖:用知識競賽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拓展所學知識,學生積極性高,參與面廣。】
活動五拓展活動,升華情感
以《紅軍精神永垂不朽》為題辦一期小報。
【設計意圖:辦小報既是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整理,又是對課外知識的收集。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也鍛煉了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紅星照耀井岡山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朱德的扁擔
第三課時
活動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師導言:一位美國記者說,人類有四大史詩——以色列埃及走出,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進軍莫斯科,美國人拓荒西部,但是,他們與長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長征是無與倫比的,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所創造的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那么,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長征途中紅軍都經歷了哪些艱辛的歷程,長征勝利的意義何在?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內容。
【設計意圖:教師飽含深情的導語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激發了學生深入探究學習的欲望。】
活動二對比分析,探究原因
1.師導語:南昌起義爆發后不久,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由于毛澤東、朱德的正確領導和當地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紅軍和革命根據地迅速發展。這使國民黨反動派驚恐不安,從1930年開始,蔣介石就調集軍隊,向我紅色根據地發動連續五次“圍剿”。
2.師介紹五次圍剿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勝利不在于力量的懸殊,而在于正確的領導。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設計意圖:對于紅軍為什么要長征這個問題學生十分好奇,教師簡略向學生進行介紹,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原因,更加凸顯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和光輝形象。】
動三多種形式,體驗長征
1.重走長征路。教師展示《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學生認真觀察地圖,用紅筆描出紅軍長征的路線,并結合地理知識,數數中央紅軍經過了多少個省?算算他們走過了多少路。
2.體會長征艱辛。
(1)學生朗誦《長征》,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詩意,并追問:詩中反映了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經歷的哪些艱難險阻?學生思考作答。
(2)長征故事交流會。學生根據課前收集資料,講述長征小故事,特別是詩中提到的經典故事,如: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等等。如有條件,教師可相機出示音像資料。
3.感悟紅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