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的,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
這是方志敏回答國民黨士兵的話,字字有力,落地有聲,贊揚了共產黨員恪守清貧的美德。這句話把國民黨官員與共產黨干部加以對比,諷刺了國民黨貪污腐化、聚斂民財、盤剝百姓的丑行。贊美共產黨員的美德。“個個有錢”,指出聚斂民財、盤剝百姓在國民黨中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人人如此。“一個銅板也沒有”,強調“清貧”。“不是為了發財”,闡明革命者的宗旨,不為個人謀利益,要為天下謀幸福。
“我說出那幾件‘傳家寶’來,豈不要叫那些富翁們齒冷三天!”
這句話進一步講共產黨員是清貧的。前文寫身上沒帶錢財,這里又講家中沒有值錢物品,共產黨員家里家外都是清白如洗。“傳家寶”,指前文說的幾套舊汗褂褲,幾雙縫底線襪。這兩種物品都是日常穿用物品,而且褂褲已陳舊,線襪還縫補過。就是這些,已經是方志敏的“傳家寶”了,可見,共產黨員真“清貧”到了什么程度。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這句是對全文的總結,也是共產黨員追求清貧的品格的宣言。這句話指出清貧這一品格的意義在于它是戰勝困難、克敵制勝的關鍵。恪守清貧、潔白、樸素,才能不沾染貧污腐化,才能獲得人民的敬愛與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這樣,事業才能成功。“清貧”,是不追求物質享受;“潔白”,是心地純潔,一心為公;“樸素”,是生活節儉。3個詞從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揭示共產黨員美德的內涵。
〔寫作特點〕
1.敘議結合的寫法。
這是一篇議論性很強的記敘文,文章將敘述與議論有機結合在一起。一開頭是一小段議論,提出了一個鮮明的觀點。接著舉國民黨士兵搜身而一無所獲、家中的財產少得不能再少兩個事例,說明這個觀點。最后,以議論作結,闡明“清貧”的偉大意義。這樣圍繞“清貧”闡述,有理有據,無可辯駁地說明了本文觀點。
2.強烈的對比。
全文從頭到尾,都在對比。一開篇便對比,如,革命久遠,身居高官,卻不奢侈;經手巨款,卻不貪占;對清貧,有人不信,有人堅持。例舉中更是巧用對比,如,兩士兵認為方志敏應該有錢,但卻搜不出錢。再如,用國民黨高官的品質與共產黨高官的品質相對比。寫家中有“傳家寶”,卻僅是舊褂褲與線襪;自己認為是“寶”,富人卻“齒冷”三天。巧用對比突出了共產黨的美德。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方志敏同志雖然掌握革命款項,卻生活清貧,沒有積蓄的故事,讓學生體會方志敏廉潔自律、不怕貧苦和艱苦奮斗的美德,從而激發學生們對革命領導人的敬愛之情。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動作的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的寫作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聯系重點語句體會方志敏同志清貧一生的原因。
〔教學準備〕
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課前可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建議采取“讀題釋題———讀書交流———朗讀感悟”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對方志敏的敬佩之情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