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寫作特點〕
1.短小精悍,有故事味。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記敘了一個“案子”的起因、過程與最后的解決辦法。作者把豐富的內容濃縮在僅有450字的故事中。故事開頭,直入情節。對事件起因不單獨介紹,而用人物的語言帶出。不細寫雙方如何策劃,如何對陣。把阿凡提解決問題的辦法,也用人物對話道出。問題解決了,故事戛然而止。全文無一廢句,無一贅詞,故事完整而生動,方方面面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2.夸張幽默,有諷剌味。
作者把故事寫得十分有趣。巴依提出在他飯館站一站,聞了飯菜香味也要付錢的要求,不禁讓人發笑。這里作者用了夸張手法,把人物和事件、普通的觀念夸張到極至,從而烘托出一個貪得無厭、蠻橫無理的地主形象。作者把阿凡提放到不講道理的地主面前,讓他也“不講道理”:聽錢幣聲音權當付錢。結果使巴依啞口無言。讀了上半部分,讀者為巴依的荒唐而恥笑;讀了下半部分,讀者又為阿凡提的智慧而叫好;讀到結尾,讀者已不得不為正義取得勝利而開懷大笑了。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付飯錢》的故事,讓學生知道阿凡提是個智慧過人,熱心幫助窮人的人。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一個生字、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文中感受阿凡提的聰明才智。
〔教學準備〕
表演課本劇用的一些道具。如角色的頭飾、小錢袋等。
〔教學時間〕
建議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這個小故事以對話為主,語言形象生動,人物角色活靈活現,學生對阿凡提的故事也不陌生,建議本課采用“以讀為主,表演為輔,讀演感悟”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體會人物特點。
1.了解故事內容。
⑴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⑵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講了阿凡提的什么故事。
2.體會角色。
朗讀是學生體會角色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評議讀、競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讀阿凡提的話,要引導學生表現出他的爽快、機智;讀窮人的話要表現出窮人的無奈、懇求、著急;讀卡子和巴依的話要表現出卡子的蠻橫和巴依的貪婪。對人物特點,教師可讓學生自己進行感受,不必非得說出每個人物都怎樣進行朗讀。
3.表演感悟。
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找伙伴進行表演,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人物的動作、表情進行有創意地表演,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擴展延伸。
(1)講一講有關阿凡提的其他小故事,豐富對阿凡提這個人物的了解。
(2)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阿凡提。
5.認識生字。(選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資料
〔阿凡提〕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口頭創作中流傳很廣的人物。他之所以廣為人知,和一位甘肅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漢族同胞有關,他就是今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原新疆人民出版社編審———趙世杰。
1958年,第一本譯為漢文的《阿凡提故事》首次出版,這是趙世杰利用5年心血,花了大量業余時間整理出來的。
“阿凡提”并非人名,而是一稱號,來自于突厥語:“efcndi”。意為“先生”“老師”,是對有學問、有知識人的尊稱。《阿凡提故事》中的“阿凡提”的本名是“南斯爾丁”。他機智聰明、勤勞勇敢,富有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