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d.圖文結合,通過多媒體課件或畫圖呈現(xiàn)插圖。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圖上的內容,思考:作者說“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想一想,作者需要些什么呢?讓學生品一品其中蘊涵的精神,寫一寫自己想說的話,讀書后再與同學們討論交流。
、嚷(lián)系生活,遷移運用。
①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記住“挑山工”樸素的形象,樸實的話語。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幾個與“挑山工”精神類似的例子。如龜兔賽跑,笨鳥先飛,通過勤奮學習而后來居上的故事……
、趩l(fā)學生談話,讓學生談談讀完這篇課文后,從挑山工的精神中所受到的啟發(fā):讓這種精神鼓舞我們踏踏實實地做事,樸樸實實地做人。
2.積累內化。
⑴自選詞語,本文中有很多好詞,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此段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認真積累。如:騰云駕霧、不解之謎、心悅誠服等。
、票痴b文章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摘記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寫字識字。
⑴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生字所在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鞏固識字。
、普垖W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學生字。掌握音、形、意。
⑶生字歸類指導!霸隆弊峙缘淖执蠖鄶(shù)和身體有關。引導學生給帶偏旁“手”的字做動作,教師讓學生通過做動作體會字形、字義。
、戎笇鴮懀瑢W生以學為主,老師著重指導“膝”字右半部掌握“一字無二捺”的書寫規(guī)則。
4.練習。
用課件出示課后練習的第二題。比較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不同意思。通過本題的訓練,指導學生體會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思是不同的,從而引導學生掌握理解多義字的方法。
14 愚公移山
教材說明
〔解題〕
本文是一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本文是根據(jù)《列子•湯問》中同名故事改寫的。
《列子》相傳戰(zhàn)國時列御寇所作!稘h書•藝文志》著錄《列子》8篇,早佚。今本《列子》8篇,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看,可能是魏晉人的偽作。其內容很復雜,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雖然基本上反映了道家學派“貴虛”、“無為”思想,但有些篇章還受了佛家思想的影響,其中有的篇章(如《楊朱》篇)反映了個人享樂的頹廢思想。這部書中也有精華部分,特別是《湯問》《說符》兩篇收錄的一些具有濃厚文學色彩的短文,很有教育作用。唐天寶元年(742年)詔號《列子》為《沖虛真經》,為道教經典之一。
《愚公移山》用主謂詞組作標題,點明本文是寫愚公與其子孫移山填海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反映古代勞動人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熱情贊美為達到某種理想,敢于奮斗,自強不息,博大自信的民族精神。毛澤東主席曾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閉幕詞中,批判地運用這個故事,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最終挖掉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毛主席說,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深刻地闡述了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理,賦予這個故事以新的內涵。
〔結構分析〕
本文是按事件發(fā)展順序寫的,共14個自然段,可分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