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黃河大合唱》由8首歌曲組成,《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歌詞描寫了抗日戰爭萬馬奔騰的偉大氣勢,抒發了抗日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戰斗、誓死保衛祖國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壯志。
〔結構分析〕
歌詞共14行,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1~6行),描繪了抗戰時期黃河的宏偉景觀。詩人勾畫出一幅山河壯麗,人歡馬躍,氣勢磅礴的抗日畫面。
第二層(第7~14行),描繪抗日將士機智、勇敢戰斗的情景,進而抒發了誓死保衛祖國的凌云壯志。先總寫“抗日英雄真不少”,再寫英雄們的戰斗姿態,最后抒發了保衛祖國的豪情壯志。
〔語意理解〕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簡潔地描繪了黃河邊抗日戰場上萬馬奔騰的戰斗氣氛!芭叵毙稳菝瞳F在怒吼,在本詩中形容黃河水奔騰轟鳴。詩句先寫天上狂風怒吼,再寫地上戰馬嘶鳴,接著寫黃河波濤洶涌,怒吼咆哮。這些描繪,既是黃河邊實景的描寫,又是抗日軍民抗戰氣勢的描繪。因為此曲編為《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有前面六個樂章的鋪墊,整個大合唱已順理成章地進入抗爭、拼搏階段,所以在這一曲中就要發出戰斗的怒吼。作者用反復修辭格連寫兩次“黃河在咆哮”,意在表達黃河正在危急之中,也就是中華民族正在危急之中。4行詩,每行結尾均用感嘆號,表達黃河兒女激昂的情感。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這里的“河西”“河東”“河北”在一起泛指黃河兩岸的廣大國土。黃河中上游大都是高原、高山,地勢險峻,故說“山岡萬丈高”!案吡弧敝复r作物。這時,農作物大都成熟了。山高林密,青紗帳茂密,正是掩蔽抗日健兒,打擊敵人的好條件。這兩行與前邊4行合在一起,構成黃河戰場的環境。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萬山叢”,形容山多,密集。這句詞照應前邊的“河西山岡萬丈高”,描繪抗日英雄正與敵人周旋在高山密林之中,借高山密林掩護打擊敵人!扒嗉啂ぁ,指成片的長得高而密的大面積的高粱、玉米等農作物!叭f山叢”與“青紗帳”十分有利于游擊戰爭!俺延⒑馈,顯示出英雄豪杰的豪氣。“游擊健兒逞英豪”,夸贊抗日戰士個個戰斗勇猛機智,戰績輝煌。
〔寫作特點〕
1.寫物贊人的手法巧妙運用。
詩人要歌頌抗日將士打擊日寇,保衛祖國的戰斗精神,但沒有直接寫人,而是先寫景:天上狂風大作,地上戰馬嘶鳴,黃河波濤洶涌,咆哮奔騰,開篇就烘托出一種人喊馬嘶,山河震怒的沙場氣氛。接著寫抗日軍民在萬山叢中、青紗帳里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他們沒有精良的武器,只能使用土槍、大刀、長矛和繳獲的洋槍。他們在為保衛祖國而不屈地戰斗。這幾句歌詞,寫山河、寫風吼、寫馬嘶,全是為了寫抗日將士戰斗的氣勢。
2.豪放、激昂的吶喊。
作者是一名抗日詩人,他是受黃河壺口的壯觀景象啟發而創作出這首歌詞的。歌詞充滿戰斗豪情,奔涌著奮勇抗戰的激情。詩中多用短句,節奏急驟,如,“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11個字,分3行,從天上寫到地上。再如,“端起了土槍、洋槍,揮舞著大刀、長矛”,節拍急切,音調鏗鏘有力,極富戰斗力。歌詞結尾,4行排比,由狹而廣,由小而大,急促而強勁,仿佛是催人的戰鼓,伴著震天的吶喊,響徹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