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2.善用個性化的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
文章主體部分多為人物的語言與動作描寫。作者所以選擇這樣的描寫手法,目的是通過有個性的語言和動作,去表現人物的個性與心理。首先,這些語言動作都符合孩童的年齡特點,有兒童的個性。其次,不同心理與不同人物又有不同的語言、動作。比如,“我”開始與村里孩子對話時,懷著來打獵而自詡的心情,說的話輕松自信。后來的對話就有逃避、逞強的味道。挎皮帶小孩說話短快而直率,黃頭發小孩的話則有尖刻逼人的味道。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與趣味性。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我”打獵途中捅了馬蜂窩的故事,讓學生懂得做事不要沖動,要冷靜,不要逞強好勝,要考慮到事情的危險性。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及課文所講的道理,不要沖動,遇事要冷靜,要考慮事情的危險性,不要逞強好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文中的對話,要根據課文的內容讀出不同的語氣。
3.學會書寫13個生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①教師板書“馬蜂”,誰來說說你所了解的“馬蜂”,它有什么威力?
②教師接著板書“窩”,那“馬蜂窩”又是什么意思呢?
③教師繼續板書“捅”,如果捅了馬蜂窩會怎樣呢?
④教師完成板書“了”,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課文,課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馬蜂窩。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⑤讀了課題,你有些什么想法?
⑥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研究課文。
(2)自主學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①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②教師詢問在朗讀過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難,學生討論解決。
③讀后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分幾個自然段寫出來的?
④分自然段讀課文。
⑤研究談論:這么長的一篇課文,我們分幾部分來學習比較好理解呢?
⑥教師小結。
(3)細讀課文,讀中感悟,理解內涵。
①研究第一部分,這段主要講了什么?你認為哪些詞語比較重要?為什么?
②研究第二部分。
a.“我”在打獵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b.“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讀一讀,這說明什么?再讀,感受孩子們的恐懼。
c.馬蜂窩什么樣呢?誰來讀一讀?
③研究第三部分。
a.“我”和這群孩子們是怎樣對話的?
b.這群孩子對“我”是什么態度?從哪里看出來的?
c.“我”又是什么態度?“我”的內心有怎樣的變化?
d.讀出對話中不同的語氣。
e.“我”被激怒之后,是怎么做的?畫出相關的動作的詞語。
f.“我”的舉動引來了什么樣的后果?請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插圖,說一說當時的情景。(那群孩子忙不迭地四下里奔逃,無數馬蜂向“我”撲來,馬蜂窩“爆炸”了,無數馬蜂像槍彈一樣,在“我”頭上飛過。淡黃頭發的孩子告訴“我”快逃命,不然就要被蜇死。)
(如學生是在城市沒有這種經歷的孩子,可以利用一些圖片、課件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如學生是在農村有此經歷的孩子,可引導學生談談生活中見到過的這樣的情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