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④針對“像往常一樣”這個詞重點討論:一是這次實驗真像往常一樣嗎,二是哪些方面的確像往常一樣,三是為什么博士能在這個實驗中表現得像“往常一樣”。
⑤指導朗讀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達。
這份資料將為研究毒蛇做貢獻,這是用生命換來的呀,所以課文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齊讀最后一句話。
2.積累內化。
⑴把自己最想對博士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⑵完成選擇詞語填空。
3.遷移練習。
⑴認讀生字。
可以分為形聲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認字。
⑵指導書寫。
指導的重點:一類是容易寫錯的字,如“博”容易誤寫成“ ”;一類是左右結構的字,如“損、懼、膚、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結構安排要合理。
4.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再找一些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甚至獻出生命的科學家的故事來閱讀。
8 開天辟地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馬克思說,神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神話是人類在幼稚時期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幻想、虛構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在古代,生產力和人們的認識水平低下,對復雜的自然現象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于是幻想出一些有極大威力的神靈,這些神能夠控制自然,能夠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反映了先人迫切的要求與美好愿望。神話決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它是人類童年時代虛構出來的,是把自然力加以擬人化的產物。神話中的英雄都是神化了的人。神話表面上歌頌神,實際上是歌頌人類征服自然、反抗強暴的勝利。
文題中的“開天辟地”,就是開辟天地的意思,指宇宙的開始。人類在遠古時就產生過疑問,這天地是怎樣生成的?誰是天地的開辟者?在已有知識無法解釋的情況下,就虛構出一些開天辟地的故事。最早探討開天辟地這個問題的當數屈原,他在《天問》中發出一連串關于開天辟地的疑問。正式記載關于開天辟地的神話出現在漢代初年的《淮南子》里。大意說,上古還沒有天地時,世界混沌一片。后來出來陰神和陽神,苦心經營天地,最終使陰陽剖分,八方定位了,陽神管天,陰神管地,形成世界。在這之前、之后,還有許多關于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直到三國時,徐整吸收眾多關于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也吸收南方少數民族關于“盤瓠”或“盤古”的傳說,加以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一個新的開天辟地的盤古,填補了鴻蒙時代的這一段空白,盤古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本文以神話傳說的形式,講述盤古的孕育以及他開天辟地地創造世界的過程,生動地說明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堅強勇敢、勇于創造和富有自我犧牲品格的優秀民族,熱情地謳歌了高尚的為征服自然的奉獻精神。
〔結構分析〕
課文5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遠古時的世界一片混沌,像巨大的雞蛋,盤古孕育在大蛋里。這是故事的起因,講盤古的孕育。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盤古將天地劈開,又頂天立地支撐不讓其合攏,直至累死。這是故事的經過,講盤古成熟后的偉業,這部分是本文的重點。先寫盤古孕育成熟了,發現眼前漆黑,便劈開混沌的圓東西,使天與地分開。再寫他頭頂天,腳踩地,奮力支撐,并隨天地的升高與加厚、身體也不斷增高,直至天地不能重合,他也最終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