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
2.體會當時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斗志。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4.學會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歌詞中發生事件的時代背景。
2.理解歌詞內容。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本課是兩首內容較深的歌詞,與學生生活經驗距離遠。所以教學時先要將歌詞所涉及的時代背景講清楚。讓學生先了解“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侵略軍如何踐踏中國大地,使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況,再體會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建議教學采取如下步驟: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歷史。課上匯報搜集來的有關“九一八”事變的材料。了解當時的中國人民遭受到的苦難。可指名介紹,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讓學生熟讀課文。可以一首一首地教學,讓學生先將歌詞讀通、讀順,再采取分小組讀、指名讀、泛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內容。第一首可先讓學生說說讀后體會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作者通過三部分進行表達的,先敘述家鄉是如何美好,再說苦難的來臨。尤其是三個“流浪”要讓學生重點體會。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鄉。)
⑴第一層先講事變前人民的生活是如何自由快樂,他們有豐富的物產、有可愛的家園。
⑵第二層體會被迫離開家鄉流浪時的情景,生活是多么的悲慘。要通過課件、音樂等形式進行渲染。
⑶最后齊讀第三層人民渴望回家的心情。
⑷以讀代講即可。
⑸直接導入第二首歌詞的教學。人民能甘愿受日本侵略者的欺侮嗎?人民是如何進行反抗的呢?
讀第二首歌詞。第二首要以讀為主。不必過多分析。
2.積累內化。
朗讀兩首歌詞。
3.寫字指導。
⑴讀的字中應注意“逞”的讀音是翹舌音。
⑵指導寫注意“矛”不要丟掉下面的一撇。“衰”字不要丟掉中間的橫。
4.練習。給形近字組詞。
拂( ) 彩( ) 藍( ) 尊( )
佛( ) 睬( ) 籃( ) 遵( )
資料
〔張寒暉(1902—1946)〕現代著名的作曲家,原名張蘭璞,出生在河北保定。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北平、西安從事中學教育、戲劇演出及報刊編緝工作。“九一八”事變后,日軍迅速占領東北全境,無數中國人民被殺害,無數家庭被拆散,大批東北軍官兵和東北流亡者涌入了關內,涌入西安。當時張寒暉正在西安任教,他見此情此景,心潮難平,激起強烈的創作沖動。1936年11月,他創作了《松花江上》。
4 狼牙山五壯士
教材說明
〔解題〕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三四千兵力進攻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這一帶隱藏著許多干部和三四萬名群眾。由于我主力轉移到敵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七連經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因為力量懸殊,決定將干部和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六班擔任掩護。六班五個戰士完成任務后,為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狼牙山峰頂。在子彈打光后,他們英勇跳崖,馬寶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掛住負傷,后脫險。1942年4月,晉察冀軍分區在狼牙山建烈士塔,后在日軍掃蕩時被毀掉。1958年人民政府在狼牙山棋盤陀重建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