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在被蛇咬傷5個小時以后,卡爾•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筆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個小時后”,足見時間之長。可以想象,在漫長的時間里,老科學家該忍受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學家的實驗記錄該多么艱難。讀者聯系上文不難知道,他記下了體溫的變化,器官功能的變化,血液的變化,體力的變化,等等。這是在疼痛中的記錄,是在知覺逐漸消失中的記錄?•施密特是多么堅強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寫“死了”,而寫“手中的筆落在地上”,表明老科學家科研至死,堅持記錄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這個字眼去記敘可敬的科學家。
〔寫作特點〕
1.新穎的文題。
用短句或詞語概括文章內容是擬題的常規方法。本文沒有采取這個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種包裝,只有有創意,使標題新穎,才能具有吸引讀者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文章在贊頌一個出色的科學家,而老科學家臨終的行為正是在搞科研,其對被蛇咬后的生理反應的記錄正是樸素的科研報告,是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科研報告。所以,作者別出心裁地采用比擬的辦法去擬定標題。這個標題能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期待,巧妙地反映老科學家執著的品格,表達作者對老科學家的敬服、贊嘆與紀念。
2.曲筆與直筆相互配合。
這也是作者藝術功力所在。曲筆,委婉地表達;直筆,直白地表達。曲筆與直筆有機相融,文章生動、耐讀,也更能強烈地表情達意。比如,第1段,直寫卡爾•施密特的功績,使讀者一開篇便對老科學家的貢獻有個概括的了解!67歲的他以生命作為代價,完成了一次特殊實驗”,設置了一個懸念,既扣題目,又促人讀文。第2段寫蛇的兇猛,是曲筆,全段無一個詞語直寫蛇的兇猛,也沒寫明它是毒蛇,而是在具體描寫蛇的顏色、體長、腦袋、舌頭、眼睛中,讓讀者自己產生蛇是兇猛的毒蛇的認識。文章歌頌老科家至高至上的人品及對人類的貢獻,是在通過寫老科學家在負傷后超常的表現后讓人們自己悟出的。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老科學家那為了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文章細節描寫的理解,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理解“透、盤、吐、蜷、抬”幾個動詞,并能準確運用。
〔教學準備〕
南美洲毒蛇的錄像畫面。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⑴情境導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錄像,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②打開書看課文是怎么描寫這種蛇的。
③齊讀這句話。
④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傷而死去。為了研究抗御這種毒蛇的辦法,造福人類,許多科學家用它來做實驗想揭開其毒性的秘密。卡爾•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這種毒蛇做實驗的時候,他不小心被蛇咬傷了。那是怎樣的情形?請大家放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情景。
⑵精讀課文。
①課文哪幾段具體寫了博士做記錄的情景?
②指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第4、5自然段。
③說說“看”到實驗室內發生的一切,你的最強烈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