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寫作特點〕
1.在直敘中巧妙地插敘與補敘。
文章開場就直敘小男孩在買上帝,接著逐段沿著“買上帝”這件事直敘下去,直到故事結束。小男孩是誰?為什么買上帝?完全可以放在前邊作交代,即寫出事件起因,但作者卻放棄了這種平板的寫法。這些問題是要交代的,否則讀者會如墮云霧。作者巧妙地采取“補”與“插”的辦法,使這些問題明了化。作者在寫老者與邦迪的對話中說清了買上帝的原委。
2.耐人尋味的標題。
用“購買上帝的男孩兒”作文題,很詼諧,也使人懸念頓生:上帝是神 是人們崇敬的萬物之主,怎么可以購買呢?必有蹊蹺,看下去!這正是作者立此題的原意。
3.別開生面的結尾。
最后兩個自然段很妙,它不僅是情節的自然結束,更是對主題的深化與升華。寫此類文章,大都事完了,文章也就完了。此文卻跳出常規的框子。寫老者已將雜貨店賣掉,去旅游了。他是不想讓邦迪叔侄找到自己表示答謝。賣掉店鋪,表明不再回來;旅游去了,居無定所。老者的言行已告知:答謝就免了!幫助別人不言謝,做無名英雄,使老者仁愛之心再上一個臺階。一般說,寫到此處文章結束已相當妙了,但作者又設計了一個老者來信的細節,解釋原委,點明上帝就是愛心這一真理,讀到這里,不由人不拍案叫絕:多么嚴謹的結構,多么奇妙的構思!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弄清小男孩的叔叔是怎么得救的,從而體會人世間人們真誠、無私的關愛是可以救助每一個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8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愛心是人類的一種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話的含義,從而體會老者幫助小男孩的原因。
3.認識8個生字。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關于“愛心”的歌曲。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1.搜集相關資料。
課前布置學生向家長請教,或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有條件的上網查閱,以便對“上帝”有所了解。
2.從課題引入交流資料。
上帝是什么,能進行買賣嗎?有個小男孩要買上帝,這是為什么呢?共同進入今天的“快樂讀書屋”。
3.自讀自悟,體驗情感。
⑴初讀課文時,先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讀后交流初讀感知。
⑵本課的難點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話的含義,從中能看出他幫助小男孩救叔叔的原因,學生在讀這部分時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愛心所感動,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互讀、互議、互聽、自悟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并結合第2自然段進一步領悟。
4.聯系生活,升華情感。
⑴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么樣的人需要我們奉獻愛心?(播放歌曲)我們應該分別向老者,小男孩及他的叔叔學習什么品質?(為本單元后面的習作作鋪墊)
⑵讀演結合:讓學生分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表演,注意加入人物表情、動作,再現人物品質。
5.檢查識字。
6.推薦作業。
⑴搜集類似的故事讀一讀,同學之間交流。
⑵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相關文章。
資料
〔上帝〕 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認為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
〔腳手架〕 在建筑各種建筑物時,為施工便利而搭的架子。
從天上偷來火種的人
教材說明
〔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