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講阿凡提對巴依說要代窮人付飯錢。他把錢袋舉到巴依耳邊搖幾下,讓巴依聽錢幣的聲音后說,賬兩清了,吃飯菜香味只能付錢幣的聲音。阿凡提憑借智慧解決了問題。
〔語意理解〕
“可敬的阿凡提,我想求您一件事情,不知您肯不肯幫忙?”
這是窮人請求阿凡提幫助的話。“阿凡提”是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故事中的一個主要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別人解不開的問題,到了他那里都迎刃而解。他愛憎分明,剛直不阿,用智慧無情地嘲弄、抨擊丑惡人物與丑惡事物。本故事是關于阿凡提故事中的一個。因為阿凡提樂于幫助窮人、善良的人,阿凡提成為維族人心目中的智者,正義與美好的英雄,受到崇敬與愛戴。這位窮人說的話,體現(xiàn)了這一點。窮人對阿凡提用“可敬的”稱呼,用語是尊崇的,商量的。
“‘幫助人是光榮的事情,也是快樂的事情,你說吧。’阿凡提爽快地答應了。”
這句話反映了阿凡提的優(yōu)良品格。他把幫助別人看作是光榮與快樂的事。這種品格,貫穿于所有阿凡提故事的始終。這是阿凡提的靈魂,做人的準則。“爽快”,率直、痛快。“阿凡提爽快地答應了”,突出了阿凡提的品格,他沒有一絲利己、顧己之心,毫不考慮參與斗壞人的利弊,他只想幫人,只要有幫人之機決不錯過。
“昨天我只在巴依開的一家飯館門口站了一站,巴依就說我吃了他飯菜的香味,逼我付飯錢。我當然不給,他就到卡子那兒告我。卡子決定今天判決。”
這3句話,是窮人向阿凡提介紹受欺詐的原委。第1句講巴依的無理要求。“巴依”,阿凡提故事中的地主,或指富人。在阿凡提故事中,地主、富人德性都差,都殘酷地剝削窮人。本故事中,巴依是個貪婪的人。他很有錢,窮人站了一會兒的那個飯館僅是他眾多飯館中的“一家”。不進飯館,或進飯館沒吃飯,不必付錢,這是商業(yè)公理。而巴依為了聚斂錢財,竟提出聞到他飯菜的香味也要付錢。這是荒謬的、無理的要求,欺詐窮人的殘酷可見一斑。這一句話,活畫出一個貪婪野蠻的地主的嘴臉。第2句講巴依到卡子那兒告窮人。“卡子”,是阿凡提故事中執(zhí)法的地方官。巴依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惡人先告狀。一方面他要變無理要求為現(xiàn)實,得到昧心的錢;另一方面,他知道卡子不可能秉公辦案,他有錢,能左右卡子的判決取向。第3句話講卡子決定受理此案并判決。案子曲直再明了不過,案子本為無稽之談,卡子卻受理,可以想到卡子在為誰辦案,宣判的結果一定是窮人敗訴,惡人得逞。這句話勾畫出卡子的貪官形象。
“他吃了你飯菜的香味,我付給你錢幣的聲音,咱們的賬兩清了。”
這是阿凡提解決問題的辦法,極為高明。阿凡提是個智者,其超凡的智慧在這句話中得到彰顯。面對付飯錢這個問題,阿凡提采取迂回策略。阿凡提對正面付錢予以回避。聞味付錢本來就是非正常思維。阿凡提也采取非正常思維去解決付錢問題,這是“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按非正常思維,阿凡提想出巧招兒:吃飯菜香味,付錢幣聲音。從非正常思維看,這樣就公平了。這種辦法,既不使窮人受損失,又讓巴依啞口無言。問題解決了,巴依陰謀失敗了,窮人的財產與尊嚴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