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四年級下冊介紹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按整套教材編寫體例,采用主題單元方式構建而成。每個單元分“閱讀”、“能說會寫”和“語文七色光”三個板塊。其中閱讀分為“主體課文”與“快樂讀書屋”;“能說會寫”包括“口語交際”與“習作”。這種編寫體例使全冊脈絡清晰,布局合理,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實現了聽說讀寫的整合,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特點。
全書整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全書共8個單元。單元主題分別為:日月星辰、抗日烽火、童年趣事、無私奉獻、同情弱者、奇思妙想、持之以恒、廉潔自律。
“閱讀”板塊編有主體課文16篇(每單元2篇);快樂讀書屋16篇(每單元2篇);“能說會寫”板塊編有口語交際8次,習作8次;“語文七色光”8次。
選讀單元編進了8篇文章。
現將四年級下冊教材編寫思路簡介如下。
一、選文。
1.確立富有理性化的單元主題,選入能引導學生深入思索一些嚴肅文題的課文,進一步強化語文的教育功能。本學期是學生在第二學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即將轉入第三學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閱歷、知識面都大有擴展。這一階段對一些富于理性的,與社會關系比較密切的問題,已經進入學生的視野,因此,在這一冊中,我們確立了“無私奉獻”“同情弱者”“持之以恒”和“廉潔自律”等單元主題。我們選入了一些立意高遠,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的文質兼美的文章,讓學生在與文中人物交流、在對美文欣賞中受到熏陶與感染。這些文章有贊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高風亮節的《一夜的工作》《布衣元帥》,有描寫為官清廉的正面歷史人物的《林則徐求雨》,有發人深思的《挑山工》《愚公移山》,還有具有很強心靈震撼力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血染的實驗報告》等。
2.突出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教育的永恒主題,特別是對從出生就一直處于和平環境中的這一代小學生來說,必須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人文學科的主干學科語文來說,強化人文教育應首當其沖的。
在本冊中,按整套教材制定的革命傳統教育系列的規劃,編選了“抗日烽火”單元。在這一單元中選入了兩首流傳極廣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和《保衛黃河》,選入了描寫八路軍英雄群像的《狼牙山五壯士》和描寫一個大的場面、一次大型戰斗的《平型關首戰告捷》。特別是選入了一篇以國民黨軍隊為正面形象,寫國軍與百姓情感的《一個有缺口的饅頭》。
在這一單元的“語文七色光”的“知識窗”和“日積月累”中編有“抗日戰爭中的幾件大事”和抗日名將吉鴻昌的名言。在“能說會寫”中設計了“舉行一次抗日英雄事跡報告會”和“寫一篇讀(觀)后感”等說寫活動。這樣安排,把讀說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3.體現時代精神和現代意識,培養學生利他、富于同情心、勇于創新、有恒心、具有欣賞自然美的興趣。這些內容在本冊八個單元中各有側重反映。特別是針對當前社會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腐敗現象問題,我們專門確立了一個“廉潔自律”主題單元,在這個單元中選編了幾篇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近代杰出歷史人物的課文。《一夜的工作》《布衣元帥》和《林則徐求雨》等。這些文章給學生樹立了正面的廉潔自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