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語文七色光”中的“練”的第1題,進一步讓學生理解掌握“之”和“其”兩個虛詞的用法;第2題是加深對文言句子的理解,提高把文言文譯成白話文的能力。“日積月累”豐富學生古代寓言的知識,“知識窗”讓學生簡單了解中國古代寓言,“開心一刻”是個關于文言文的笑話,有助于學生了解文言和白話的區別,激發學習興趣。
13 為 學
教材說明
〔解題〕
“為學”是“做學問”的意思。
本文是清朝彭端淑(1699—1779)的一篇論說文。彭端淑,字儀一,號樂齋,今四川省丹棱縣人。一生苦心詩文創作,有很高的文學造詣,著有《白鶴堂詩稿》《白鶴堂文稿》《雪夜詩話》《碑傳集》《國朝文錄》《小方壺齋輿地叢書》《廣東通志》等書。
本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的一封信。這封信很有名,它不但鼓舞和激勵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勵了后來的許多青年人。
〔結構分析〕
本文用生動的事例論說了做學問的難與易,闡述了立志苦學、為學不難的道理。
全文共3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出自己的觀點:為學,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援引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
〔語意理解〕
詳見課本中譯文和注釋。
〔寫作特點〕
1.按“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的思路結構全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2.分析辯證,實事求是,援引生動事例,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3.感情真摯,筆力剛勁,語言簡潔,情感激昂,富有震撼力。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2.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為學”,關鍵在“為”,只要樹立志向并堅定去實踐,就可以達到化難為易的預定目標。
3.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情感。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情感,并背誦課文。
2.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錄音機或多媒體課件。
2.有關文言文方面的書籍。
〔教學時間〕
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可以由學生簡介,教師相機補充;也可以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學生了解作者生平。
(彭端淑,字樂齋,四川丹棱人,生而穎異,十歲能文。清雍正十一年進士,曾任吏部郎中等職,乾隆十二年到廣東做道元,后在錦江書院講學,著有《白鶴堂文集》。課文原題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是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學習而寫的,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被編者刪去。)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課文。
①學生要熟讀課文,可以通過個別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課文,要求讀得準確、流利。
②讀后師生評價,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讀對句子停頓。
③學生自讀,畫出文中的生字詞,重點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