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3)按要求改寫句子。
先讓學生讀一讀句子,再改寫,改寫后再讀一讀。其中,改轉述句是難點,要注意引導學生摸清規律。
第1題:地質隊員的眼睛被風沙遮住了。
第2題:書籍是我們的好老師。
第3題:小明說他的身體不舒服,讓我代他向老師請假。
2.日積月累。
(1)請學生讀一讀欄目中的兩條名言,說一說它們的意思。
(2)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體育格言和諺語。
教師可以補充:
人怕不動,腦怕不用。———諺語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諺語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諺語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諺語
3.知識窗。
(1)請學生自讀這則知識短文,讀后說說古代奧運會的情況。
(2)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奧運會的知識。
(3)說說XX年北京奧運會,可以從北京奧運會的申辦、準備等方面引導交流。
4.大家一起來。
這是結合單元專題編排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要注意幾點:一是要有前瞻的思想,即從本單元的課文開始時,就要讓學生動手搜集資料,作好準備;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三是組織適當的交流和評比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四是除了讓學生辦以“體育精神”為主題的報紙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北京———”為專題辦報紙。
第二單元
本單元圍繞“投身自然”這一主題來編排教學內容。主體課文《春》以生花妙筆,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則為我們抒發了作者在生命成長的各個不同時期對大自然特有的感受。“快樂讀書屋”中的《向往綠色》以獨特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綠色的迷戀,對綠色的鐘愛,對綠色的向往;《古詩四首》集中編排了一組唐代詩人描寫自然風光的詩,把一幅幅明麗秀美的風景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四篇課文的共同特點是,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能說會寫”拓展多種渠道,讓學生了解、介紹大自然的奇觀與奧秘,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訴說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往事,喚醒珍惜自然、保護自然的責任感。“語文七色光”中的“日積月累”、“知識窗”和“大家一起來”等欄目,引導學生收集描寫自然、表現自然與人文情懷的詩文,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提高學生的素養。
教學本組課文,一是要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陶冶學生的審美性情;二是要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是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三是品味、積累優美的語言,通過背誦、練筆、課外閱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四是要繼續重視對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回顧、梳理和拓展。
3 春
教材說明
〔解題〕
本文是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選自《朱自清散文集》。課題只一個字“春”,極為簡練。“春”是表示季節的名詞,點明本文是一篇寫春景的文章。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散文家。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縣,后定居揚州。19xx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0年畢業后當中學教師。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1931年去美國留學,回國后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抗戰時期,他隨學校內遷,在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勝利后又回清華大學任教。他在大學學習期間開始文學創作。1922年主編《詩刊》,192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蹤跡》。1925年后轉入散文創作,《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等都是他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著作有27種,大都收入四卷《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的散文有獨特的風格,著名學者楊振聲對他及他的散文做如下的評價:“那么誠懇、謙虛、溫厚、樸素,而并不缺乏風趣。對人對事對文章,他一切處理得那么公允、妥當,恰到好處。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來,腴厚從平淡出來。”這是十分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