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三部分(第12~17自然段),寫陳招娣再次累倒痛哭罷練。
第四部分(第18~27自然段),寫陳招娣理智回歸完成訓練。
〔語意理解〕
“崇文門外,太陽宮體育館門前的一蓬蓬迎春花,開得正旺。被簇簇小黃花壓彎腰的枝條,競相往前伸展著,仿佛隨時準備迎接從館里走出來的女排姑娘們。”
這段話寫女排訓練的環境。先寫迎春花正在盛開,接著用擬人的寫法寫迎春花的情態,那么美麗、可愛。文章一開篇就給人一個清新、亮麗、和諧的感覺,引人入勝。同時,也暗示女排是一個友愛、團結、人性的大家庭。迎春花象征朝氣蓬勃的女排姑娘。
“她玩命地向球飛撲過去,滾翻起來,又飛撲過去。漸漸地,她的雙腿發沉了,臉色蒼白了。但她仍然不顧一切地奔跑著,滾翻著,飛撲著。當她救起第九個球時,倒在地上起不來了。”
這兩句話描述了陳招娣救球的訓練過程。“飛撲過去”,“滾翻過來”,交代了訓練內容,形象地再現了訓練情景。要做好這幾個動作,被訓隊員必須集中精力和體力,勇敢敏捷。“玩命”、“不顧一切”,說明陳招娣是以認真刻苦的態度投入訓練的,初步表現她的拼搏精神。“雙腿發沉”、“臉色蒼白”,表明她已經精疲力竭了。最終陳招娣因體力不支而倒地。這是陳招娣續練后第一次累倒。
“招娣火了,心里說:‘扔吧!扔吧!扔吧!’她霍地從地上站起身,氣沖沖地嚷道:‘我不練了!’便走到場外拿起衣褲,徑自朝門外走去。”
這是陳招娣續練后的第一次罷練。前文寫陳招娣累倒后,教練仍不停止訓練,而且強度不減。這使陳招娣產生誤解:袁指導太苛刻了!陳招娣連續3個“扔吧”,雖沒說出口,但卻表明陳招娣的惱怒心緒。而“我不練了”,“拿起衣褲,徑自朝門外走去”這一連串動作,則是她直接的激憤與反抗。可見陳招娣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任性而急躁的、敢作敢為的姑娘。
“招娣走到紅十字箱跟前,撕了幾條膠布。不裹,手指尖裂開的口子,實在疼得受不了。如果從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膠布拼湊起來,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褲了。”
先寫陳招娣用膠布裹手上的口子,再用抒情的筆法寫她使用膠布之多,極言訓練之苦。前文寫訓練之累,這里寫訓練之苦,苦與累是中國女排訓練的基本特征。陳招娣她們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頑強女性。
“袁偉民一個球接一個球地扔著、砸著。招娣奮不顧身地向飛來的球飛撲著、滾翻著。……很明顯,招娣的動作遲緩了。終于,她又倒下起不來了。”
這是陳招娣續練后第二次累倒。第1句寫袁偉民對陳招娣的訓練。他沒有因陳招娣已經很累而手軟,仍兇狠地“扔著、砸著”,足見他是一個以“狠”著稱的教練。第2句寫陳招娣訓練的表現。她也沒有因前次累倒心里不滿而影響練習,還是那么頑強拼命,再一次表現陳招娣的拼搏精神。
“她感到滿肚子委屈,站起來,看也不看教練,拿起衣服又徑自向門口走去。……想著想著,眼淚涌出了眼眶,灑落在光潔的醬黃色的硬木地板上。”
這是陳招娣續練后的第二次罷練。身體太累,心里不滿和委屈,使她采取了再次罷練的行為。這段文字的中間插了兩句心理描寫,揭示了陳招娣的內心感受:教練狠心,心比鐵石還硬。這時,她認為教練沒有人情味,對教練的誤解進一步加深了。這是她又一次采取過激行動的動因,再一次刻畫出陳招娣的個性特征。兩次罷練表明訓練太苦,照應了課題“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