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出生于福建南平龍溪。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巨星。
朱熹曾任秘閣修撰等職,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著有《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等。他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又建紫陽鵝湖書院,從事教育50余年。
朱熹的哲學是入世的哲學,是關于社會發展和人間萬物的哲學,以人為中心,“理”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也是人類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朱熹的學說,在他晚年被斥為“偽學”。慶元四年(1198),宋寧宗下詔要求偽學之徒改視回聽,并訂立《偽學逆黨籍》。列入黨籍者從宰相到士人共五十九名。致使朱熹的門人故交都不敢再與他交往。朱熹處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但他仍堅持講學,直到12XX年死時,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12XX年,朱熹才被恢復名譽。寶慶三年(227),宋理宗下詔,特贈朱熹太師稱號,追封信國公,并提倡學者習讀朱熹著作。從此,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成為中國的正宗思想體系。
能說會寫
交流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總結學習方法,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2.在交流中懂得團結互助,共同進步。
〔教學重點、難點〕
能根據平時學習總結出良好的學習方法并在同學面前大膽交流。
〔教學準備〕
總結自己或收集名人好的學習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操作要點〕
1.課前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或收集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
2.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互相補充、評議。評出最優的方法。
3.班級交流,師生評價。
要求:
(1)敘述清楚,條理清晰。
(2)說清楚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見解,最好能說明運用該學習方法后的體會。
(3)聲音洪亮,態度自然、大方。
要注意交流過程中的評價。既要評價交流者的學習方法,更要評價交流者的語言表達、儀態等方面。
4.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適時進行總結。
學無止境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2.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心得體會。
3.通過習作,能聯系自己的學習實際,真正踐行“學無止境”的理念。
〔教學重點、難點〕
讀寫結合,能在讀懂本單元各篇課文的基礎上,聯系實際,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教學時間〕
2~3課時。
〔操作要點〕
1.指導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給學生充足的交流時間。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可以起到互相啟發的作用,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老師則也可在學生交流時給予引導。
(2)本次習作意在讓學生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以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體會。
(3)在習作方法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教授學生簡單的議論文寫作方法,由于學生是初次寫類似的習作,訓練的要求不能過高。
(4)注重習作后的評議和修改。
2.指導過程。
(1)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