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手跡〕 親手寫的字或畫的畫。
〔大師〕 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為大家所尊崇的人。
〔華爾茲〕 (英文waltz)現代舞的一種,起源于奧地利民間的一種3/4拍中慢板的舞蹈。用圓舞曲伴奏,舞時兩人成對旋轉,舞姿舒緩、典雅。也叫慢三步。
〔圓舞曲〕 一種每節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奧地利民間,后來流行很廣。
〔飄溢〕 飄蕩洋溢。
〔街頭巷尾〕 指大街小巷。
〔慶典〕 隆重的慶祝典禮。
〔樂池〕 舞臺前面樂隊伴奏的地方,有矮墻跟觀眾席隔開。
〔金碧輝煌〕 形容建筑物等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鏤花〕 鏤空雕刻的花紋。
〔名流〕 (多指學術界、政治界的)著名人士。
〔反響〕 反應,回響。
〔轟動〕 同時驚動很多人。
10 密西西比河風光
教材說明
〔解題〕
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北出中北部湖沼區,南流過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干流長達3779千米,流域面積約322萬平方千米。春漲秋落。支流眾多,右岸以密蘇里河為首,左岸以俄亥俄河為首。航運價值巨大。
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如畫,美不勝收。本文用對比的寫法和華麗的語言,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迥然不同的風情,向我們展示了密西西比河兩岸斑斕的色彩、躍動的生命、壯觀的景象和奇偉的聲音。
〔結構分析〕
本文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的旖旎風光。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象。
第一層(第1自然段),寫西岸風光。
第二層(第2~3自然段),寫東岸風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寫密西西比河兩岸的天籟之聲。
〔語意理解〕
“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
此句為第一部分的總起句,概括地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的美麗風光。旖旎,柔和美好。
“西岸,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遠處同藍天連成一片。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漫游。”
此句描繪了一幅壯闊宏大的草原圖景。首先是天邊的草原,“一望無際”、“廣闊無垠”生動描繪出草原規模的壯闊宏大。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生動描繪出草原上的野草在勁風吹拂下草浪波濤洶涌,一望無垠的壯觀景象。而天邊的綠浪又在遠方同藍色的天空連成一片,更形象地描繪出草原的無比廣闊。綠和藍在色彩上突出了風光的柔和美好。而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在漫游,又該是多么壯觀宏偉的景象!
在西岸這幅風景畫中,有靜的藍天,動的綠浪和野牛;有草原的無限廣闊,有野牛群的無比壯觀;有碧綠的野草和澄明的藍天,動靜結合,色彩交織,廣闊壯觀,攝人魂魄。
“看它頭上有兩彎‘新月’,看它沾滿淤泥的飄拂的長髯,你可能把它當成河神。它躊躇滿志,凝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兩岸風光。”
這段文字生動描寫了野牛在西岸草原上悠閑寫意的生活。頭上的兩彎“新月”指野牛的角,因新月形彎似鉤,這里用“新月”暗喻野牛雙角,比喻形象生動。飄拂,輕輕飄動;長髯,長長的胡須。頭上“新月”高聳,胸前長須輕拂,一副悠閑而威嚴的神情。躊躇滿志,對自己的現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凝神,聚精會神。這句形象描寫出野牛對自己的生存空間的滿足、熱愛與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