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首先,理解“旖旎”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呢?激發學生細讀探究的
興趣。
接著,引導學生抓住給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東岸或西岸的景色)品讀課文,展開想象,理解其意境之美。教師可做如下指導: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的風光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哪一處的風光呢?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朗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逐步體會出風光的迥異,卻又無不和諧一致地展現其整體上奇偉壯觀的特點。
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植物與動物)?各有什么特點?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抓住一些詞語的不同,想象出這些景物各自的特點。如果當時你置身于這些動植物,置身于這樣美麗的景色之中,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認為“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嗎?為什么?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展開聯想,要注意學生的獨特體驗,升華學生對景物特點的認識。
這一環節是整個閱讀活動的重心所在,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閱讀理解。
最后,誦讀感悟,情感升華。本文語言流暢、優美,適合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朗讀時應指導學生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來讀。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配樂朗讀、慢速默讀、自由吟讀等手段,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
④領悟表達方法。
讓學生在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談從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通過對比展示景物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詞語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態。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美感,這樣表達的好處又在哪里呢?
2.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2)在課文或筆記本上寫下自己閱讀本文的感受。
(3)把文中四字詞語抄寫在“自選詞句”欄中。
3.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要注意寫字的指導,注意寫好“喇、葵、魅、嬉”等筆畫復雜且易寫錯的生字。
(2)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或擬人句,抄寫下來。
4.實踐活動。
(1)搜集有關密西西比河的文字資料,讀一讀。
(2)選取文中某個段落,畫一幅畫。
(3)觀察自己熟悉的一處景色,并能仿照文章的描寫方法,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資料
〔夏多勃里昂(1768—1848)〕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身于封建貴族家庭。主要作品有小說《阿達拉》等,散文集《非洲游記》等和《墓畔回憶錄》6卷。
〔密西西比河〕 世界第四長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譯,來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岡昆族語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別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發源于蘇必利爾湖以西、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全長3950千米;若以發源于落基山脈東坡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則長6262千米。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達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面積322萬平方千米,約占北美洲面積的1/8。匯集了共約250多條支流。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水量豐富,近河口處年平均流量達1.88萬立方米/秒。在其漫長的流動中,密西西比河滋潤著美國大陸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他的美國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萬美國人飲用水的來源。密西西比河是美國國家文化和娛樂休閑的寶庫。每年,僅旅游、捕魚和休閑娛樂產業的產值就能達到214億美元,為流域各地提供了35.1萬個工作崗位。密西西比河同時也支撐著價值126億美元的航運業,提供相關工作崗位35300個。全國一半的谷物和大豆都經由密西西比河上游運出。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著400多種不同的野生動物資源,北美地區40%的水禽都沿著密西西比河的路徑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