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④領悟寫法。
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哪些細節讓你最感動?找出這些細節再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進行細節描寫的。
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扣一下課文題目:課文作者為什么用“最后的時刻”做題目?這個題目還可以換成別的題目嗎?為什么?
2.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寫下來。
3.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要注意“擬、梳”等字的讀音。“黎”字的筆畫比較復雜,要指導學生書寫。
(2)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加點部分的含義。
①她又在鏡子前照了照,在室內試著走了幾步,像要去參加什么隆重的典禮似的。
②每一個革命者,當他面臨最后考驗的時候,都應該———臉不變色,心不跳!
4.語文實踐。
把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資料
〔江姐〕 本名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偉,1920年舊歷8月20日生于四川自貢。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后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后,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后被用鏹水毀尸滅跡,時年29歲。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紅巖》〕 長篇小說,重慶作家羅廣斌、楊益言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小說以解放前夕“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敵我斗爭為主線,展開了對當時國統區階級斗爭全貌的描寫。全書通過三條斗爭線索(集中營的獄中斗爭、重慶城內的學生運動和地下工作、農村根據地的武裝斗爭)、聯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形成紛繁的斗爭場面;同時又用川東地下黨機關報《挺進報》的斗爭情節把這三條斗爭線索聯結起來,會聚到獄中斗爭上,集中描寫革命者為迎接全國解放,挫敗敵人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最后決戰。作者以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再現了國民黨統治行將覆滅、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的斗爭形勢和時代風貌,成功地塑造了以許云峰、江姐、成崗和華子良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光彩照人,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同時對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們的反動本質,又不流于臉譜化。作品結構錯綜復雜又富于變化,善于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樸實,筆調悲壯,被譽為“革命的教科書”。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后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