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一層(第4~13自然段),具體敘述了“我”和祖父在花園里一起勞動(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和游戲(追蜻蜓、捉螞蚱),的情景。
第二層(第14~18自然段),用特寫的方式,描寫了花園里的自然景物,那里的動物、植物還有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和成長。
〔語意理解〕
“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
種子下在土坑里,要用土蓋上,方便的方法是用腳輕輕地帶著土橫著趟平。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
“芒針”,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實的外殼上長的針狀物。
“好在起初也沒有存心一定追上,”
“存心”,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去做什么事情。
“玩膩了”
這里指膩煩,因為過多地玩一樣東西而感到厭煩。
“黃瓜愿意開一朵謊花,就開一朵謊花,”
“謊花”,不結果實的花,如黃瓜、南瓜、西瓜的雄花。
“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這是作者直接抒寫自己感受的句子,這里的動物、植物還有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成長和發展,這里簡直是天堂,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在老祖父的關愛下,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快樂自由的。
〔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通俗易懂。
作者的語言生動單純而又形象飽滿,具有生命的質感。她喜歡使用靈活簡短的句式,完成自由的表述。
2.詳略得當,安排合理。
作者寫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的情景只一筆帶過,而寫鏟地的情景卻細致入微,把祖父怎么拔鋤頭桿,怎么教“我”辨別谷子等情節詳細地再現出來,這樣寫即不蕪雜,又精彩紛呈。
3.抓住生活中的細節,加以再現。
作者擅長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敏銳地發現情感,如寫祖父澆菜時“我”去鬧的情節,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進行描寫,生活氣息濃郁。
4.善于運用電影特寫鏡頭的方式去描寫景物。
如寫太陽的段落,寫太陽的大和亮;如寫白云的段落,寫白云的美和低,都富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以兒童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來展開內容。
兒童的思維是跳躍性的,兒童的視角是全景的,兒童的注意力不會總集中在一個地方,喜歡轉移。作者正是抓住了兒童這些特點來寫作,所以文章中洋溢著天真爛漫的童趣。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我”在花園中看到的賞心悅目的動物、植物,進行的充滿童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優美的語句,背誦“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太陽也不知道這個”一段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