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二則,這段頒獎詞將陳述與評價結合,凝重地表達了在陳健身上積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諾千金。
第三則,這段頒獎詞用高度濃縮的語言,具體驚人的數(shù)字,莊嚴地公布了王順友這個平凡的人創(chuàng)造出的世界郵政史上的奇跡。
〔語意理解〕
“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
“不幸的谷底”指家住湖北宜昌的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注射鏈霉素而失去了聽力,從此進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成為聾啞人。“藝術的巔峰”指邰麗華先后出訪過20多個國家,在國內(nèi)外演出數(shù)百場,以其“孔雀般的美麗、高潔與輕靈”征服了不同膚色的觀眾。XX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她領舞的群舞《千手觀音》,讓幾億中國人從熱鬧中沉思、感動。“也許”用表示假設判斷的副詞,十分肯定地說明邰麗華的生命就像她的舞蹈一樣絕美無比。
此句中連用了三個暗喻———“谷底”、“巔峰”、“舞蹈”,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邰麗華的成長過程。頒獎詞一般很簡短,這就要求語言高度濃縮,言簡意賅。語言表達往往要求字字珠璣、意蘊豐富,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
“于無聲處展現(xiàn)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
“于無聲處”指在沒有聲音的世界里,這強調(diào)她是聾啞人。“生命的蓬勃”指她頑強克服殘疾,不怕困難,戰(zhàn)勝自己,孜孜追求光明的價值取向。“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千手觀音》舞蹈中有千手千眼的動作變化,以邰麗華為代表的演員,將生命之美演繹得讓人驚嘆。
“一個樸素女子,為我們呈現(xiàn)華麗的奇跡!”
“一個樸素女子”交代了邰麗華的性格特征。生活中的她嫻靜,溫婉,不張揚。“呈現(xiàn)華麗的奇跡”,舞臺上的她盡情綻放,光彩奪目。借用她名字中的“麗華”二字,臺前幕后形成鮮明的對比,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
“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邰麗華震撼觀眾的不是靠語言(她不能說話),而是她心靈折射出來的光輝,此時語言已經(jīng)是多余的東西。
“最美”這是觀眾對一個演員的最高評價,其中包含雙重含義:其一,她的表演堪稱“絕美的舞蹈” ,給人們帶來純凈至美的藝術享受;其二,源于她的心靈和品質,在她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勝困難的人類精神,使她更加美麗。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
37年前,上海知青金訓華為保護國家財產(chǎn)不幸犧牲,當時,陳健和金訓華一起跳入洪水中,陳健之所以能夠活下來,是因為金訓華在洪水中托了他一把。金訓華烈士出殯那天,當棺木被下葬之時,陳健悲淚長流:“我活下來了,金訓華卻永遠走了。我發(fā)誓,永遠留在北大荒,一生一世守著金訓華的墓地……”。陳健,為了這句諾言,將自己所有的青春夢想、家庭幸福、骨肉親情乃至一生都擲了出去,在那片遠離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守望至今。他的傳奇,豈是悲壯、凄美所能包容的!他以自己37年的行動,書寫著中華民族信守諾言的大德大義,獲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淡去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范,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