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帶著幾分疑惑,“我”開始了第二次追尋。這次,誰愿意追尋?朗讀第12自然段。
請問,你為什么不聽老人的話,還要再追呢?請問,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呢?請問,你現在的感受是什么?
④體會哲理。
出示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反復朗讀,交流讀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質疑,教師可以做如下點撥:
這里的“地平線”和上文中的“地平線”是一個意思嗎?理解“地平線”的內涵:這里的“地平線”已經從自然界中的地平線升華為人生的“地平線”,它是人生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包括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幸福的生活。對“地平線”的尋找與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
想象作者在生活中經歷了哪些艱辛苦楚和寂寞,又是怎樣沒有在生活中沉淪下去的。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名人或是身邊的普通人不懈地追求“地平線”的故事或經歷。
激勵學生“永遠地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
反復誦讀,熟讀成誦。
⑤總結升華。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時段里,我們應該為自己確立不同的地平線。20歲、30歲、40歲、50歲追求的地平線各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也許,在我們遇到挫折,處在失敗的低谷時,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線;也許,在我們取得成功,處在勝利喜悅中時,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條新的地平線。讓我們在記憶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謎一樣的地平線,讓我們珍視人生道路上那充滿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的地平線。讓這一道道的地平線,伴隨著我們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尋,一路去收獲!
2.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讀課文后獲得的啟迪或感受寫下來。
3.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本文要認識的生字不多,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指導識字,特別要強調把字音讀準。練寫課后的8個生字,重點指導寫好“悠、謎、寞”等生字,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習慣。
(2)從課文中找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空洞——— 品味——— 艱苦——— 融會———
⑶抄寫課文最后一段話。
4.語文實踐。
課外讀一讀賈平凹的其他散文,如《丑石》。
資料
〔賈平凹(1952-)〕 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后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等職。著有小說集《兵娃》《姐妹本紀》《山地筆》《野火集》《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天狗》《晚唱》《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州河》《浮躁》《廢都》《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賈平凹散文自選集》,詩集《空白》以及《平文論集》等。賈平凹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變革,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于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鮮明自然。
8 張石匠拜師
教材說明
〔解題〕
課題是一個主謂詞組,相當于一個簡縮的陳述句,概括了本文記敘的故事內容。讀了課題,讀者會想:拜師學藝,這是很平常的事,張石匠拜師有什么特殊之處呢?于是產生了閱讀期待。“石匠”,開采石料或用石料制作器物的人。“拜師”,認老師,認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