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二種方式,按照描寫順序,引導細讀品味。即類似語文講讀課中的“工筆描繪法”,引導學生析得精,講得細,品得深,讀出味。
可以這樣引導:
品讀“迎春”(第1自然段)。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來?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到來?為什么要連用兩個“盼望著,盼望著”呢?
品讀“繪春”(第2———7自然段)?梢跃唧w引導學生體會“春草圖”和“春花圖”,由扶到放,體現這樣的過程:讀———學生自由讀或指名讀課文,問———抓住什么特征來寫的,品———學生結合句子理解分析,談感受,讀———朗讀,讀出蘊涵的情感,在讀中想象。
品讀“頌春”(第8、9自然段)。抓住“作者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和青年”這一問題,體會作者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使春意越來越濃,春意催人。
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都不能輕視朗讀,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始終。
、蓊I悟表達。一是可以用“同義替換”法指導學生品味、咀嚼課文的語言:調換詞語,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改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鉆出來”;增刪詞語,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為“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事去”;改變語序,如“野花遍地是”改為“遍地的各種各樣的有名字沒名字的野花,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改用平實說法,如“不錯的”改為“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二是引導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寫得如此細膩生動,使學生明白要細致觀察事物,用自己的身心體察事物,讓自己的心與物融為一體。
、拚b讀全文?梢杂枚喾N形式展開誦讀,如配樂朗讀、齊頌、分段輪頌等,在誦讀中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體會,領會文中語言文字的精妙。
2.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誦全文。
。2)揣摩課文思考練習2中的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除這兩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再從課文中找出一些句子。
3.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識字要讀準“擻”的音,不能讀成翹舌。本課要寫10個字,要強調書寫習慣,寫正確,寫端正,寫美觀。
。2)相互檢查背誦課文的第1至4自然段。
。3)讀課文節選,做題。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僬諛幼,摘錄詞語。
甜味兒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繁花嫩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谡浘渥。從文中找出比喻句、擬人句各一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