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江姐習慣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塵,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彎著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鏡子前照了照,在室內試著走了幾步,像要去參加什么隆重的典禮似的。”
從這一段感人至深的細節描寫中,我們能體悟到江姐的內心世界。她會這樣想:死不足惜,為革命事業獻身是神圣的,在看到勝利曙光時犧牲是快慰的;敵人酷刑拷打奈何不了我,只好殺害我,這是我斗爭的勝利,所以,我走向刑場就是走上宣告敵人失敗的慶典;所以,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死得堂堂正正,死得神采飛揚,死得頂天立地,對得起革命者的稱號。于是她有了上述一連串的動作。這些細節,不僅說明她有愛清潔的習慣,也映照出她高潔的人格,使江姐這個人物形象真實生動,富有感染力。
“要勇敢一些!每一個革命者,當他面臨著最后考驗的時候,都應該———臉不變色,心不跳!”
這兩句話簡直就是就義前的精彩演講。“要勇敢一些”,省略了主語“共產黨員”或“革命者”。“勇敢”,在這里是不怕犧牲的意思。江姐先說“勇敢一些”,因為這是她最急于要說的話,是她這個小演講的中心觀點。第2句話是對前句的具體說明和論證。“臉不變色”,恐懼時臉會變白;“不變色”,就是保持正常的心態,不恐懼。“心不跳”,緊張害怕,心跳就會加速;不緊張害怕,心跳就會正常。這樣說,更形象、深刻地表達了臨危不懼的品格。江姐說這一番話是在自我激勵:決不玷污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也是在激勵同志們: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此乃大節!
“江姐說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門走去。她走到門口又停了下來,回頭向室內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張雙層鋪,一張小條桌,墻上的破鏡子……”
牢門外等著江姐的是死亡。她走向牢門,是她迎著死亡走去。雖然這一去,生命將不存在,但為了革命而死,她無怨無悔。所以,她“大步”走,毫不畏葸遲疑。她走到門口停了下來,是害怕了嗎?下面的話點出了她停下來的原因。看室內,看她熟悉的為之戰斗的地方,那里有她并肩戰斗的戰友,那里有她浴血戰斗的印跡,那里有她永志不忘的革命者的靈魂!她是留戀革命與同志啊!最后一句言其生活條件簡陋、艱苦,說明敵人的兇殘,毫無人性,烘托出革命者的崇高品格。
〔寫作特點〕
1.悲壯的色調。
本文寫江姐就義前的情景。她是令人敬仰的女革命者,她的就義就是一個美好事物的毀滅,就是悲劇,應該傷感。但本文卻不使人悲戚與壓抑,而是在靈魂震顫中獲得鼓舞的力量。熱愛革命,熱愛光明,那樣沉穩機敏,那樣大氣凜然,胸懷坦蕩,顯露出真理培育出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
2.作者是帶著飽滿的激情來寫這部作品的。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所表現出來的鎮定從容、視死如歸,感受江姐熱愛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革命英雄的崇敬愛戴之情。
3.指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情、行動、語言,去了解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4.認識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感受江姐面對犧牲的大義凜然、從容不迫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