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課后找一些神話故事讀一讀。
資料
〔高爾基(1868-1936)〕 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過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他的早期作品如《馬卡爾•丘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贊美了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斗的激情。19xx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19xx年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作轉向了戲劇,1901~19xx年,他先后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19xx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他創作成果還有《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日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能說會寫
介紹自己敬仰的人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收集自己敬仰的人的資料,將其品質、故事及自己對他的評價講清楚。
2.培養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和指導如何評價他人發言。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敬仰的人的相關資料講清楚。
2.學習傾聽和評價他人發言。
〔課前準備〕
通過查找和閱讀,搜集自己敬仰的人的圖片、文字或音像資料。教師也要準備相關的影視作品,并與文字圖片結合,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操作要點〕
1.播放《雷鋒》《焦裕祿》片段。
2.交流雷鋒、焦裕祿的事跡。
(1)分組講述,相互補充評議。
(2)全班交流。
活動要求:發言人要將自己敬仰的人的相關事跡講清楚,說出自己敬仰的理由。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等他人講完后再發表自己的見解。
(3)師生評議。
讓學生明確如何正確評價他人的發言。如:內容是否清楚,是否需要填充;評價時要客觀公正、態度誠懇。總之,講述時的要求,也是評價時的依據。
3.自由展示。
讓學生再自由選擇介紹自己敬仰的人。教師幫助學生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其余學生也可參與其中。
寫讀后感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習作,提升學生對自己所敬仰的人的理解和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能用讀后感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做到感情真實,表達清楚。
3.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課前準備〕
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解放戰爭的歷史資料,在課后布置學生搜集關于自己所敬仰的人的故事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時間〕
2~3課時。
〔操作要點〕
1.弄清習作的意圖。經歷了本單元的“高山仰止”學習,學生了解了江姐、王順友等人的光輝事跡,認識了童話和故事中主人公的高尚心靈,一定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次的習作就是選擇其中一篇課文或從書刊、影視作品選擇一篇,寫一篇讀后感,要求學生用讀后感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認識和體會。要把習作與做人結合起來,做到文道統一。指導時,盡量讓學生結合自己閱讀的作品和切身經歷來寫,強調真實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