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5.拓展延伸。
(1)寫一寫。把讀完課文后的感受寫下來。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圍繞一句話把景物特點寫具體。
(3)課外閱讀《威尼斯的小艇》。
資料
〔威尼斯〕 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它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于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得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千米,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水彩畫〕 水彩,用水調和后使用的繪畫顏料。水彩畫是用水彩繪成的畫。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偉。
〔宏偉〕 (規模、計劃等)宏大雄偉。
〔勝名〕 美名。
〔圣•馬可教堂〕 威尼斯的代表性建筑。聳立于市中心的圣•馬可廣場,堪稱建筑藝術的典范。教堂和98.6米高的鐘塔,會給每位游客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親昵〕 十分親密。
〔祥和〕 吉祥和平。
〔五花八門〕 比喻花樣繁多或變幻多端。
〔馬可•波羅(1254—1324)〕 意大利旅行家,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家庭。約1271年隨其父、叔來到東方。經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亞細亞,翻越帕米爾,歷時4年多,于1275年到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出使各地,仕元17年。通曉中國文化禮儀,熟諳漢語和蒙古語。幾次游歷中國,曾至今新疆、甘、內蒙古、晉、陜、川、滇、魯、蘇、浙、閩及北京等地。還到過緬甸。在中國游歷了17年,于1292年初離開中國。從海上經蘇門答臘、印度等地到達波斯。1295年末返回威尼斯。回國后出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書中盛贊東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附閱讀材料: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車。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
我們坐在船艙里,皮墊子軟軟的像沙發一般。小艇穿過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橋。我們打開窗簾,望望聳立在兩岸的古建筑,跟來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說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
商人夾了大包的貨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婦女在小艇里高聲談笑。許多孩子由保姆伴著,坐著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莊嚴的老人帶了全家,夾了圣經,坐著小艇上教堂去做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