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徐霞客,明地理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今屬江蘇)人。幼年好學,博覽圖經(jīng)地志。因見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專心從事旅行,足跡所到北至燕晉,南及云、貴、兩廣,旅行途中備嘗艱險。其觀察所得,按月記載。死后由季夢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1979年7月,75歲的鄧小平來到了黃山。”
此句承上啟下。既是對上段的自然過渡,又是下文的總起句。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偉大轉(zhuǎn)折。1979年,鄧小平率領黨中央進行了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一系列撥亂反正,使中國從“文革”之后的一片混亂中,重新理出頭緒,走上正常發(fā)展的軌道。鄧小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去爬黃山的。
“走了幾步,他特意轉(zhuǎn)過頭來,囑咐家里人:‘你們誰也不要坐轎子,要憑本事走上去。’”
這句話表現(xiàn)出鄧小平身上特有的精神。西方媒體稱他是“打不倒的小個子”,他的政治生涯有著名的“三起三落”,都沒有將他打倒在地,他憑借超人的大智大勇,歷經(jīng)磨難,終于迎來人生和事業(yè)的輝煌。“憑本事走上去”,正是他的精神所在。
“小平親切地同她們握手:‘你們好哇!’”
“‘好哇!我們難得遇到一次嘛!’鄧小平高興地答應了。”
這兩處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生動的表現(xiàn)出鄧小平作為一名國家領導人的慈祥親切,表現(xiàn)出他對人民的熱愛。
“他微笑著對大家說:‘黃山這一課,證明我完全合格。’”
這句話表明鄧小平徒步爬黃山是為了檢驗和磨煉自己的意志。這里進一步反映了獨特堅韌的鄧小平精神。
“太陽有時透過云層……極目遠望,心潮起伏。”
“太陽透過云層”是象征的寫法。象征中國1979年時的全面撥亂反正的形勢和國情。真理終究會戰(zhàn)勝謬誤,國家百廢待興,新時代的曙光就在前面,美好的未來就如那“縷縷色彩斑斕的光芒”。小平站在峻峭的山巔之上,象征鄧小平肩負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嚴峻歷史使命,“極目遠望,心潮起伏”,表現(xiàn)出他深知自己身上責任之重大。
“他對今后的道路,充滿了信心。”
此句為雙關語,“今后的道路”一意指黃山登山之路,一意指中國今后的發(fā)展道路。
〔寫作特點〕
1.按時間順序記敘鄧小平登黃山的進程,層次鮮明,結(jié)構(gòu)清晰。
2.通過重點記敘登山過程中發(fā)生的兩件事,來表現(xiàn)領袖風范,表現(xiàn)文章主題。
3.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等刻畫人物性格和品質(zhì)。
4.運用象征、雙關等寫作手法,使文字意蘊深遠,耐人尋味。
資料
〔鄧小平(1904-1997〕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物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
2 一條紅色的毛毯
教材說明
〔解題〕
本文所講述的不是一條普通的紅色毛毯。這條毛毯曾經(jīng)輾轉(zhuǎn)千里,凝結(jié)著同志之愛和軍民之情,它是中國革命歷史的一個見證。
〔結(jié)構(gòu)分析〕
全文共12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珍藏著一條珍貴的紅色毛毯。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寫紅色毛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