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2)教學過程。
①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導入課文可以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從XX年奧運會入題,其二是從鄧亞萍個人入題。比如從鄧亞萍個人入題:教師出示鄧亞萍照片或者比賽錄像資料,列舉鄧亞萍在乒乓球上取得的輝煌成績,然后指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鄧亞萍的相關資料,談談自己眼中的鄧亞萍。承接學生的談話,教師導入:那么,鄧亞萍是怎樣走上世界冠軍領獎臺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講述鄧亞萍故事的文章。板書課題:《勇攀高峰》,你覺得課題中的高峰指的是什么?勇攀是什么含義?
②整體感知,梳理全文。
首先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由于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這一階段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請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想:
課文講了鄧亞萍背后的哪些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在攀登高峰過程中,鄧亞萍遇到了哪些挫折?面對困難,鄧亞萍是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再讀課文,你覺得鄧亞萍是個怎樣的運動員?
③抓住重點,細讀體會。
可以抓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緊緊抓住“你覺得鄧亞萍是個怎樣的運動員”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細讀體會。可以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的字里行間尋找答案。鄧亞萍是個怎樣的運動員?學生可能有這樣幾種理解:
第一,鄧亞萍是一個不怕挫折、不愿服輸、意志堅強、充滿自信的人。這一點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列舉課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從事件的現象深入挖掘本質。如課文第1自然段寫鄧亞萍在遭受兩次沉重打擊后的決心;第4自然段寫鄧亞萍為練就“絕活兒”苦練的幾件事;在11屆亞運會上力挽狂瀾的事等。
第二,鄧亞萍是一個善于反思、沉著冷靜的人。這一點學生不易發現。先要引導學生認真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品味鄧亞萍在遭遇兩次挫折后的感受:精神上的優勢指的是什么?在鄧亞萍的心中,珠穆朗瑪指的是什么?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從這里我們僅僅只能看到鄧亞萍不怕挫折、不愿服輸的精神嗎?還能體會到什么?讓學生討論明白:一個不善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的人,是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的。正因為鄧亞萍在遭受挫折以后,冷靜反思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她才找到新的人生目標,才有了后來的巨大成功。這正是一個優秀運動員所應該具備的品質。
在引導學生認識鄧亞萍的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加深對鄧亞萍的認識。
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體會他人對鄧亞萍的評價與認識。
可以啟發學生:在他人眼里,鄧亞萍是一個怎樣的運動員?注意抓以下幾種人:
在食堂的師傅眼里……
在教練眼里……
在中國人的眼里……
在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眼里……
在世界人民的眼里……
第三個環節,引導學生體會鄧亞萍精神與中國精神的關系。
啟發學生:為什么說“鄧亞萍已成為一種精神,那是一種體育精神,一種奧運精神,一種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這一段話。
第四個環節,你想對鄧亞萍說什么?
最后,教師充滿激情地總結教學。
④回扣課題,領悟寫法。
請學生朗讀全文后,想一想課文還可以用什么來做題目?作者為了表現鄧亞萍的精神品質,寫活這個人,在選擇材料和詳略處理上有哪些值得我們習作時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