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第二則小說講述了一個聰明孩子王戎7歲時的故事。
〔語意理解〕
詳見課本中譯文和注釋。
〔寫作特點〕
1.運用對比的手法,抓住人物動作、語言揭示人物性格,生動形象。
2.語言洗練,辭意雋永,發人深思。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中“以事見人”的藝術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文字資料或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閱讀建議〕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文中字詞的音、形、義,教師指導鞏固,在學生能抓住重點詞語翻譯全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感悟兩個小故事說明的道理,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1.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可交流同學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可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中講述《世說新語》的小故事,為學生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劉義慶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的言行風貌和逸事瑣語的筆記小說,也是六朝志人小說的杰出代表。《世說新語》具有“語言簡練、辭意雋永”的特點,因此著稱于世。
《世說新語》全書共八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類,共記載了1130個故事。書中很多故事是我們所熟知的,比如曹植的《七步詩》等。
3.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②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并適當點撥重點詞語在理解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③在理解重點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4.啟發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以學生自讀匯報為主,組織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讀書匯報,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蘊涵道理的感悟和體驗。
5、指導朗讀,以讀促講。
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以讀促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6、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結合自己的認知實際,創設情境,創造新的思維發展點,引發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資料
〔管寧(158—241)〕 字幼安,北海朱虛人。是春秋時代賢相管仲之后人。三國時魏國高士。自幼好學、飽讀經書,一生不慕名利。
〔有關管寧和華歆的相關鏈接〕
1.“管寧割席”的故事,載于《世說新語•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