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鄧亞萍已成為一種精神,那是一種體育精神,一種奧運精神,一種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
這句議論,高度頌揚了鄧亞萍的可貴精神。先天條件很差的鄧亞萍,其成功的決定因素是她有一種精神,即直面挫折,絕不言輸,頑強拼搏,自強不息。這種鄧亞萍精神是沒有國界的,是屬于全世界的。體育運動固然為了強身健體,但更主要的是倡導鄧亞萍的這種精神。人,具有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健壯,就會無往而不勝。“自強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被鄧亞萍的精神所感染……他看中鄧亞萍的是什么?是那種人類共同追尋的,絕不服輸、頑強拼搏的精神!”
這是薩馬蘭奇對鄧亞萍的肯定和贊揚。世界體壇巨人的肯定和贊揚,更說明鄧亞萍的高尚和鄧亞萍精神的意義。人類之所以要“追尋”這種精神,是因為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是與困難和險惡斗爭的歷史,特別需要鄧亞萍這種永不服輸、頑強拼搏的精神。薩翁重用鄧亞萍,為鄧亞萍頒獎,就是向全人類倡導鄧亞萍精神。薩馬蘭奇,全名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1920年7月17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羅那伊倫大街28號。他1980年7月16日在洛桑當選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在任期間,他以杰出的政治、外交、組織才能,使奧林匹克運動有很大發(fā)展,奧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1997年,他本該退休,又應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的要求再任一屆,至XX年到屆,退休后被國際奧委會授予終生名譽主席。XX年7月13日22時15分他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XX年奧運會主辦權(quán)。
〔寫作特點〕
1.選擇典型事件表現(xiàn)主人公的風采與品格。
2.文章在敘事過程中巧妙地穿插小段議論,鮮明地突出了主題。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鄧亞萍由挫折走向成功和勝利的經(jīng)歷中,體會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3.體會作者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孛鑼懭宋锏谋磉_方法。
4.認識3個生字,正確書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鄧亞萍已成為一種精神,那是一種體育精神,一種奧運精神,一種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請學生在課前收集中國乒乓球與鄧亞萍的相關(guān)資料,并互相交流交流。教師可以準備鄧亞萍比賽的錄像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1)教學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師生都要充分地做好課前準備,通過上網(wǎng)、查閱圖書、請教別人等方法,收集有關(guān)體育賽事的資料,特別是XX年奧運會的資料,喚起學生對體育以及體育明星的關(guān)注和熱情,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二是課文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讀懂,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弄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在此基礎上,再抓住讓學生感動的事情,來認識鄧亞萍是一個怎樣的運動員,不能僅僅理解她身上所代表的體育精神。三是對鄧亞萍體育精神的理解不能簡單地定位在理解“絕不服輸、頑強拼搏”的含義上,也不能僅僅讓學生感受鄧亞萍的體育風采,要把鄧亞萍身上的體育精神與民族精神結(jié)合起來,抓住課后的思考練習第2題,使學生在閱讀中受到體育精神與豪情的熏陶和感染。四是要注意落實朗讀,把朗讀作為重要的過程與手段,要運用各種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鄧亞萍的體育風采,表達自己對鄧亞萍的敬佩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