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結構分析〕
本文是民間故事,講張石匠手藝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與一個小伙子比試手藝時,連連失敗,他服輸了,拜小伙子為師。故事告訴我們,技藝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斷學習和錘煉,精益求精。全文共10個自然段,按事件發展順序劃分,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張石匠手藝高超,但是愛向人夸耀。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一個小伙子要與張石匠比試手藝。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寫兩次比賽都是張石匠輸了。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張石匠服輸,拜小伙子為師。
〔語意理解〕
“師傅,話別講絕了,天外還有天哪!”
這是小伙子對張石匠自夸的批評和勸誡。先尊敬地叫張石匠為“師傅”,再指出張石匠的話口氣太大,繼而啟發張石匠,技藝是沒有止境的,普天之下會有技藝更高超的人。這句話說得很禮貌,很得體,軟中有硬,頭頭是道,極具邏輯性。“絕”,在這里是“窮盡”的意思,張石匠說他的手藝無人能比,就是說他的手藝已經到頂了。“天外還有天”,這是一句俗語,字面的意思是,除這里以外,遠處還有更美好的景觀,引申為技藝永遠沒有頂點,永遠要勤學苦練。
“張石匠聽了很不是味兒,心想:哪兒來的毛頭娃子,黃嘴角還沒退,敢來教訓我?他咧咧嘴說:‘我干石匠的時候,你還沒見過石頭呢。’”
這幾句話刻畫出一個傲氣十足的張石匠。先總寫張石匠聽了小伙子的批評后內心的感受:“很不是味兒”。“味”,在這里指張石匠覺得小伙子的批評不對自己的心思。再寫張石匠蔑視小伙子的心理活動。在他看來,年紀小,經驗就少,手藝自然就不精。他對小伙子的批評特別反感。“毛頭娃子”、“黃嘴角還沒退”,都是民間對孩童的形象的說法。小孩生下來面部和身上長有較長的毛,人們便把小孩稱做“毛孩”或“毛頭小孩”,引申指年輕無知的人。“黃嘴角沒退”,是指幼鳥,幼鳥的嘴角呈鮮嫩的黃色。最后寫張石匠的語言,他對小伙子說的話大為不敬,流露出鮮明的蔑視情感,意思是:你太嫩,遠沒有我的經歷長、經驗豐富,你比我差遠了!
“他請人當場寫了一紙草書碑文,寫好后他從頭到尾細細看了幾遍,再把碑文交給別人收好,掂起鏨子,掄起錘就干開了。沒用多大會兒,石碑就洗好了。只見那字個個如龍飛鳳舞,似有驚濤駭浪之勢。就是那‘飛白’‘轉筆’的地方,也洗得干凈利落。”
這一段話細致入微地描繪出小伙子精湛的石刻藝術。第1句寫他石刻的過程,第2、3句寫他作品的精美。從過程上看,他有兩處高于張石匠:其一,選的碑文難度大。小伙子選的是草書,比楷書難刻。其二,采用的刻法難度大。張石匠用極一般的刻法;小伙子憑記憶背著刻,當然難度大。從成品看,也有兩處高于張石匠:其一,不但形似,而且出神;其二,特殊筆法也刻得干凈利落。“楷書”,是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草書”,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筆畫相連,寫起來快。“碑文”,刻在碑上或準備刻在碑上的文字。“龍飛鳳舞”,像龍在飛騰,鳳在歡舞,本句形容草書筆勢飄逸多姿。“驚濤駭浪”,兇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本句指字刻得有神韻,氣勢壯闊雄勁。“飛白”,一種特殊的書法,筆畫中露出一絲絲的白地,像用枯筆寫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