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快樂讀書屋 四
晚餐桌上的學校
教材說明
〔解題〕
本課課題非常新穎、醒目。常規意義的學校,是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有專門的場所,專業的設備,以及其他學生學習用的必要條件。本文課題說“晚餐桌上”也是學校,這超出人們的常規理解。讀了課題,讀者的好奇心會油然而生,誘發出很強的閱讀興趣。課題之妙,正在于此。
本課作者是尼娜•威利克斯。此文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由劉可主編的《啟迪中學生的心靈故事》一書。
〔結構分析〕
本文寫作者的父親每天晚餐時間都要與家里人一起交流一天獲得的新知識,使晚餐桌上成了一所特殊的學校。文章告訴我們,生命有限,而學海無涯,一個人應該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學習,堅持學習。文章共16個自然段,按內容劃分,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世界成了父親的學校。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寫晚餐時間是我們交換新知識的最佳場合。
第三部分(第13~16自然段),寫父親的辦法使我終生受用不盡。
〔語意理解〕
“從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學校。他對什么都有興趣,他閱讀能夠得到的一切書籍、雜志和報紙。他愛聽鎮上鄉親們的談話,以便了解我們世世代代居住的這個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
只用兩句話便讓讀者認識了一個特別愛學習的人。第1句是個總起句,概括地說父親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前文寫父親出身貧苦,只讀到五年級便輟學當了童工,失去了在學校學習的機會。但是他沒有終止學習行動。“世界便成了他的學校”,這是父親在無奈情況下獨創的新的學習方式,其含義是把生活當做課堂,用一切可能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第2、3句具體說明他是怎樣把世界當成學校的。第2句是說他勤奮閱讀一切可能找到的文字材料,這是憑借視覺學習。第3句是說他聽別人講世界見聞,這是他憑借聽覺學習。其實第2、3兩句仍然是舉例,都是說父親學習范圍之廣,學習方式之多,強調父親是“非常好學”的。
“父親認為,最不可寬恕的是我們晚上上床時還像早上醒來時知道的一樣多。他常說:‘該學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
這是父親在學習上的一個重要觀點:學無止境,不斷進步。“晚上上床時還像早上醒來時知道的一樣多”,是說經過一天,知識毫無長進,指這一天沒有努力學習,他認為,這是最不可寬恕的。“寬恕”,寬容,免予責罰。“該學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父親“常”發這種感慨,說明這是他骨子里的認識,感慨知識“太多”,還有“知識無限,時間有限,要抓緊時間學習”的意思。
“母親的回答總是會使嚴肅的氣氛變得輕松起來。‘尼泊爾?’她會說,‘我不知道尼泊爾的人口有多少,我連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
母親的語言表現出她溫柔、賢惠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她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也是一個高品位的妻子。她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尼泊爾的情況,而是夫唱妻隨,藝術地配合丈夫對孩子們進行學習上的引導。故作不知,讓孩子教媽媽,“好為人師”的孩子便會興趣盎然地與大人一起學下去。這樣就潛移默化地把孩子導引到潛心學習的境界,這是他們“教育的妙處”。
“如今回想起來,我才明白父親給我們的是一種多么生動有效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全家人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父親通過觀察我們,聽我們的談話,肯定我們的價值和培養我們的自尊心,毫無疑問地成為對我們影響最深的老師。”